三色花見糰子一次學會
文圖/ 李誠紘、郭芝秀、鄧執庸、吳以健
到日本旅遊時,在超商或大街上,常可見販售一串粉嫩綠白的「花見糰子」,頗為吸睛。據傳花見糰子雛形,可追溯至1598 年豐臣秀吉的「醍醐花見」茶宴,之後於江戶中期《槐記》所載「青串糰子三つ黃白赤」再度現身,遂成賞花必備點心,並催生「花より団子」諺語,象徵實際口腹之樂更勝觀花情趣;京都、江戶職人亦改良蒸搗工序,使糰子兼具光澤與嚼感,日後流入庶民巷弄,成為春季代表甜品。
此甜品通常以粉、白、綠三色糰子組成,分別代表「春櫻、殘雪、萌芽」,對應春、冬、夏季風景。傳統食譜中,粉紅色糰子使用食用色素或鹽漬櫻花粉製作,白色則以糯米糰原始色呈現,綠色使用艾草粉或抹茶製成,因色彩討喜、攜帶方便,因而歷久彌新。是否也想體驗這粉嫩的感覺,快來自己動手做一串新鮮繽紛的花見糰子,即能品嘗獨特的季節旨味。
花見糰子2 人份食譜( 約12 粒)
一、材料:
白玉粉   40 公克
蓬萊米粉   60 公克
沙拉油   10 公克
溫水   75 公克
乾燥火龍果粉   1 公克
乾燥艾草粉   1 公克
桂花釀    少許
乾燥花瓣( 玫瑰、桂花、菊花) 少許
紅豆泥   10 公克
黃豆粉   10 公克
竹籤    4 支
二、作法:
1. 拌糰蒸熟:將10 公克白玉粉加10 公克溫水拌勻, 再加入蓬萊米粉60 公克、白玉粉30 公克及溫水65 公克拌成糰,分小塊放電鍋蒸熟。
2. 分色搓圓: 將熟米糰分3 份,2份分別加入紅龍果粉、艾草粉,1 份原色,戴上手套抹油後,搓成3 公分圓球。
3. 串糰裝飾:依綠白紅順序串入竹籤,淋桂花釀,撒黃豆粉、花瓣,可搭配紅豆泥享用。
4. 保存與回溫:放密封盒內冷藏(或冷凍),可保存1 天,食用前微波10 秒或用電鍋蒸煮回溫。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相關檔案下載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 蝴蝶蘭永續管理中黃葉病感染源之探討與管理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