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大豆不同節位碳水化合物供需關係之研究
							作者:丁文彥;朱德民
							公佈日期:93 年 02 月 20 日
						
						為探討大豆植株不同節位碳水化合物供需之關係,做為改善作物生產能力之依據,本試驗以大連豆為供試品種,於73年9月在台中中興大學農場進行,試驗方法為自植株開花後每隔一週調查不同節位葉片及莢果種子生理性状及成分含量變化,測定大豆植株不同節位供源葉片和積儲種子之間關係,以期了解莢果種子發育中養分的供需。試驗結果顯示,植株上部各節位積儲大小(aink size)較大,需要養分較多,上部各節位葉片活性也較大,碳水化合物濃度較大,以配合養分的供需。大豆在開花後第5週,種子快速充實期需要大量光合產物,葉片內光合作用所產生的物質似乎已不夠供給,必須由葉片中輸出養分至種子。愈高節位葉片中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TNC)輸出愈大,葉片內TNC濃度降低幅度也愈大,並且表現出節位發生的時序差異。
								知識樹分類
							
						生產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形態與生理
延伸閱讀
							- 苗栗地區大豆秋作栽培關鍵技術114/07/17
 - 國產雜糧科研論壇 凝聚產業動態及發展永續競爭力策略114/05/19
 - 苗栗地區大豆種子淹水耐性品種選育 (第4年/全程4年)114/03/13
 - 大豆紫斑病之發生與管理113/07/31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3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2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1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分子科技縫合大豆裂莢:分子標誌在大豆抗裂莢育種的應用--03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分子科技縫合大豆裂莢:分子標誌在大豆抗裂莢育種的應用--02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分子科技縫合大豆裂莢:分子標誌在大豆抗裂莢育種的應用--01113/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