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種子檢查協會(ISTA)發展近況與未來趨勢(摘錄)
摘要
國際種子檢查協會(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簡稱為ISTA)為一非商業性國際性種子檢查組織,主要宗旨為訂定世界一致性的種子檢查技術及標準,以供世界各地種子檢查室遵循,並為國際種子貿易之公信依據,促進世界各國種子科學之研究與發展。我國於1962年正式參加國際種子檢查協會,成為該會會員之一。國際種子檢查技術發展皆由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負責,分成純度(Purity)、發芽(Germination)、水分(Moisture)、TZC染色(Tetrazolium)、活力(Vigor)、種子健康(Seed Health)、品種(Variety)、GMO 種子(GMO)、花卉種子(Flower Seed)、林木種子(Forest Tree and Shrub Seed)、種子科技期刊編輯報告(Editorial Board of Seed and Technology)、取樣(Bulking and Sampling)、統計(Statistics)、命名(Nomenclature)、貯藏(Storage)、最新科技(Advanced Technologies)、能力測試(Proficiency Test)、稽核計畫(Audit Program)、種子分析師訓練(Seed Analyst Training)、法規(Rule)等委員會等,本文針對近三年之發展近況擇要闡述,冀能增進我國種子檢查技術及種子產業發展。
前言
種子在國際貿易中自由流通,為確保品質必須建立品質保證制度,目前全球至少有80多個國家開展了種子品質驗證工作,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種子生產和進出口大國。
國際種子檢查協會(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簡稱為ISTA)為一非商業性國際性種子檢查組織,源起於1871年丹麥種子檢查場(Danish Seed Testing Station),1921年擴大改為歐洲種子檢查協會(European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1924年進而成立變成全球性組織-國際種子檢查協會,其主要宗旨為訂定世界一致性的種子檢查技術及標準,以供世界各地種子檢查室遵循,並為國際種子貿易之公信依據,促進世界各國種子科學之研究與發展。該協會每年召開一次年會(annual meeting),大會(Seed Congress)每三年則與年會同時舉行。2011年全球參與該協會計有81個授權國家及地區、211個會員實驗室(Member laboratory)、57位個人會員(Associate Membership)與48個團體會員(Associate Members),近年來會員數增長如表。
ISTA的組織運作系統,ISTA組織設有主席1人、副主席1人,組織下設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Committee,簡稱ECOM),目前有17個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簡稱TCOM )與3個任務編組的工作小組(Task Force)。主席可依需要增減技術委員會及工作小組數目。每三年舉行一次會員大會,選舉主席、副主席及執行委員會代表(a large member of ECOM )。現任主席為法國Joël Lëchappé、副主席懸缺、官員兼執委為巴西Francisco Krzyzanowski、其他8位執委代表分別為辛巴威、加拿大、俄羅斯、紐西蘭、英國、日本、丹麥、土耳其及義大利等國代表。
國際種子檢查技術發展皆由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負責,分成純度(Purity)、發芽(Germination)、水分(Moisture)、TZC染色(Tetrazolium)、活力(Vigor)、種子健康(Seed Health)、品種(Variety)、GMO 種子(GMO)、花卉種子(Flower Seed)、林木種子(Forest Tree and Shrub Seed)、種子科技期刊編輯報告(Editorial Board of Seed and Technology)、取樣(Bulking and Sampling)、統計(Statistics)、命名(Nomenclature)、貯藏(Storage)、最新科技(Advanced Technologies)、能力測試(Proficiency Test)、稽核計畫(Audit Program)、種子分析師訓練(Seed Analyst Training)、法規(Rule)等委員會等。
ISTA更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際植物品種保護聯盟(UPOV)、國際種子聯盟(ISF)、亞太種子協會(Asia & Pacific Seed Association,簡稱APSA)、法國穀物種子行業集團(GNIS)等均有密切連結。此協會與其他種子認證機構相互合作,例如官方種子驗證機構協會(Association of Official Seed Certifying Agencies;簡稱AOSCA)、美國種子貿易協會(American Seed Trade Association;簡稱ASTA)、北美官方種子管理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Seed Control Officials,簡稱AASCO)。
我國於1962年正式參加國際種子檢查協會,成為該會會員之一。2011年維持以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單獨關稅區(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為會籍,與其他71個聯合國會員國同具ISTA投票行使權(包含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法國、德國、南非、烏干達、日本、印度、澳洲、紐西蘭等國);另外尚有9個國家未具投票權(包含秘魯、巴拉圭、伊拉克、印尼、迦納等國)。國際種子檢查協會為確保其世界各會員種子檢查室之檢查及發證品質,於1998年9月依據該協會1995年會員大會之決議,通函會員檢查室應參照其發行之「ISTA種子檢查室認證標準」(ISTA Seed Testing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Standard)建立品質保證制度。
表1、2006-2011年國際種子檢查協會各項會員數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
| Member Laboratories | 174 | 178 | 182 | 195 | 201 | 211 |
| Personal Membership | 46 | 51 | 56 | 56 | 52 | 57 |
| Associate Membership | - | 22 | 27 | 33 | 42 | 48 |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農藝種苗 > 農藝種苗檢定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園藝種苗 > 園藝種苗檢定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發展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全發酵甘藷葉茶之植化素與生理活性分析114/03/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促進原鄉農業永續 農業部攜手企業共同推動原民場域ESG輔導專案114/03/14
- (第141期)技術服務季刊114/03/05
- 葉蟎天敵:長毛小新綏蟎的田間應用技術114/01/21
- (73卷4期)台灣農業研究113/12/31
- 花蓮區農情月刊--與頭城農場一起來循環永續與淨零113/12/18
- (第140期)技術服務季刊113/12/10
- 運用科技計畫解決農業挑戰:策略規劃工具之應用與實踐113/12/03
- 桑樹的芻料利用113/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