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有益微生物防治水稻紋枯病案例分析
作者:温辰杰;沈世茂;朱盛祺;林盈宏;
公佈日期:109 年 01 月 22 日
植物病害從古至今對於作物的種植為一個常見且重要的問題,時至今日已有許多的方法進行防治,其中,生物防治法與化學藥劑防治法相比之下對於環境與施藥人較為友善。早期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之定義,Baker與Cook認為是運用自然或人為的操作調整環境、寄主植物或拮抗微生物,促進一種或一種以上微生物的活性,或大量導入一種或一種以上拮抗微生物,使存在於寄主之寄生或休眠的病原菌之接種源密度或致病能力降低的方法。而現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之定義被廣泛認為利用微生物的抗生、競爭、超寄生或捕食作用,以抑制病原菌之繁殖及蔓延,或增強寄主的抵抗力,進而減少病害發生。
水稻為臺灣主要的糧食作物,於栽培過程中容易受到許多病原菌的侵染,例如水稻稻熱病、水稻紋枯病、水稻胡麻葉枯病、水稻徒長病及水稻白葉枯病等病害,使作物品質與產量降低,並影響生產者之生計。其中由立枯絲核菌(R. solani AG1)引起之水稻紋枯病(sheath blight of rice, ShB) (圖一),其傳播方式主要藉由產生與土壤顆粒相似之菌核(sclerotium),危害嚴重時甚至能造成全球糧食危機,為影響水稻生產的一大限制因子。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 植物病原學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 病原拮抗菌與天敵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 植物病理-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農藥 > 生物農藥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防疫檢疫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保護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 生態保育 > 生態保育-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 環境生態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 生命科學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生物技術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發展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水稻病害多光譜拍攝標準作業流程說明114/10/27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植物醫師專欄-改善土壤之田間實作方式114/08/21
- 風雨過後 作物復耕技術及病蟲害防治114/07/25
- Harpin蛋白於作物病害防治之探討114/07/23
- 植物醫師專欄-作物與土壤健康管理及土壤傳播病害之探討114/06/30
- 利用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種植洋香瓜 品質食安免煩惱114/06/30
- 113年國家發明創作獎 銀牌-枯草桿菌KHY8114/06/30
- 花改場--花蓮場成功開發番石榴防日燒套袋 防曬降溫有一套114/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