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專訊--蓮霧栽培導入智農監測與管理優化--03
作者:徐子芳
公佈日期:111 年 10 月 20 日
在減少春、夏季裂果方面,因南洋種蓮霧於高溫高濕的環境易發生裂果,本場利用簡易設施阻隔雨水,減少土壤水分變化,並在果實成熟期氣象預報氣溫驟升時,於簡易設施屋頂覆蓋遮陰網,以降低氣溫,試驗結果發現可有效降低裂果率。導入智農監測系統,利用LINE高溫警示功能,可在氣溫超過警戒值時立即到果園進行遮陰網覆蓋,並持續用手機監測果園微氣候,於氣溫降低時收遮陰網,讓試驗處理更有效率。農民則可在蓮霧果實發育期間,利用智農監測系統監測果園的氣溫、濕度和雨量等氣象因子,並以縮時攝影觀察蓮霧生長狀態,如低溫後花蕾開裂情形、套袋後果實生長情形,藉以調整施肥及採收成熟度等栽培管理措施,以降低寒害之影響及減緩裂果之發生。
本場依據近年試驗調查結果、文獻資料、歷史氣象數據及110年智農系統微氣候監測資料,已初步建立宜蘭地區蓮霧寒害及春夏季裂果之致災指標與預警規則。蓮霧寒害致災指標為「氣溫低於10℃持續時間達5小時以上,或低於8℃持續1小時以上」。為達到及早警示功能,預警規則設定應較為寬鬆,建議設定為「天氣預報氣溫低於10℃」時即發出低溫寒害警報。春夏季裂果指標為果實成熟期「單日降雨量超過50mm」,而宜蘭地區蓮霧果實成熟期多在4-6月間,因此建議預警規則設定為「4-6月間天氣預報降雨機率超過80%且歷史7天日降雨量均不超過10mm」,或「4-6月間歷史14天日降雨量最大值減最小值超過20mm」,當任一條件達到時即發出裂果警示。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蓮霧 > 蓮霧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蓮霧 > 蓮霧-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延伸閱讀
-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166期)114/10/22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 文樂部落常用植物-艾納香小知識114/09/30
- 文宣-獎勵農漁民子女就學金114/09/30
- 花改場--熱帶性低氣壓(TD09)接近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預作防範114/09/17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產業數位轉型 就靠智能灌溉與雲市集數位行銷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阿娥又報報 宜花有機農業接軌國際永續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