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全臺第一個西式燉飯專用稻米品種 水稻花蓮26號命名成功--02
由於義大利燉飯品種大多不適合臺灣氣候,例如新品種水稻花蓮26號的母本Vialone Nano,在場內田區栽培期間稻熱病嚴重,因此本場農藝研究室黃佳興助研員選擇抗稻熱病、抗褐飛蝨與抗白背飛蝨、耐儲藏、不易倒伏的臺東30號為父本,自105年雜交,隨後篩選出15個品系,109年進入區域試驗,並於今年提出品種命名。
黃佳興表示水稻新品種花蓮26號穀粒大、直鏈澱粉比例高、心白大且抗稻熱病,為第一支國產燉飯專用米種。惟在栽培上農友應注意栽培時間、合理施用氮肥避免倒伏、注意病蟲害預警並適時防治。他提醒農友為確保燉飯烹煮食味,應適時收穫,乾燥過程不宜過速或過度,水分含量於14.5-15%,隨後應低溫儲藏以確保食味品質。
命名審查會議主席盧虎生院長非常樂見國內稻米利用多元化,他表示水稻育種及研究需要維持及重視,多元化是其中發展方向之一。但由於現行針對稻米標示等法規,較不適用這些特別的稻米品種,例如心白就會影響等級標示,因此他建議針對多元稻米修訂專法。
另外新品種也挑戰了消費者的料理認知,因此盧院長建議本場除了給予農友栽培指引外,也應針對消費者訂定烹調的基本步驟,後續推廣會更順利。洪梅珠副場長亦表示目前臺灣只有少數西餐廳使用進口燉飯米,因此她建議本場更要向原本使用國產稉稻的餐廳推廣新品種,預期會有更廣大的市場利基。
在本品種尚未提出命名前,全臺最大食材進口商就對此很有興趣。該公司表示國外農業亦面臨極端氣候威脅,因此影響出口數量及品質。在本場試驗期間,廠商也邀請各大西餐主廚試用,發現香氣及適口性不輸國外進口品種,因此十分看好本場育成的水稻花蓮26號,未來預計於東部地區與稻農契作生產,可望在國人飲食西化下,維持國產稻米消費量的同時也展現稻米多元利用新風潮。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其他
- 114年5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5/05
- 臺灣中部地區水田甲烷排放因子調查114/04/29
- 資源節約型農藝作物生產的研究Ⅱ.適合夏季單期作栽培水稻的性狀表現114/04/29
-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165期)114/04/29
- 水稻邁入孕穗期,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注意穗稻熱病防治114/04/28
- 氣候不穩定溫差大,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加強注意病害發生與落實防治114/04/21
- 紙膜插秧在有機水稻節水與抑草效果研究114/04/17
- 南部地區水稻栽培期調整與硬質玉米灌溉模式研究114/04/17
- 水稻螟蟲介紹及防治方法114/04/10
- 時屆水稻稻熱病發病適期,氣候不穩定,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注意病害發生與防治1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