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82號-葉部施用製劑處理建立胡麻適合機械採收之栽培模式
胡麻 (Sesamum indicum L.) 為國內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政府推動大糧倉計畫,
鼓 勵農民栽植進口替代作物大豆、硬質玉米、高粱、胡麻等,
於 110 年國內胡麻栽培面積達 2,113 公頃,現有胡麻栽培品種以臺南 1 號為主 (2) ,
其為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於民國 85 年育成 (3) ,黑色種皮且具產量高、風味佳等特性,
但胡麻產業現有問題為採收過程較耗費人工,大 面積推廣栽培易面臨採收人力不足問題,
故胡麻產業需逐步朝向機械化採收方向,以降低 人力成本,
然而機械化採收過程可能因機械構造限制而需控制胡麻植株生長高度或株勢, 以提高採收效率。
控制作物生長高度或株勢方法有多種,最基本的為田間合理化施肥及適當 地水分灌溉管理,
另胡麻亦可能透過提高栽培密度來降低成熟期之株高 (8,13,17)
,黃 (4) 研究中 指出胡麻品種臺南 1 號栽植密度愈高會使胡麻成熟期植株高度降低,
但栽植密度提高同時, 可能會增加胡麻田間病蟲害發生率或減產等問題。
而有些園藝作物會利用葉面施用高磷鉀肥 以減緩氮肥施用過量造成節間或新梢過長等情形 (5) ,
如果樹會施用磷酸一鉀、硼酸、高磷鉀 肥等來促進植株花芽或根系生長,
同時有抑制新梢或枝條徒長效果 (5,6,17) ,
葉等人 (5) 研究指 出過磷酸鈣添加硼酸可顯著減少葡萄新梢節位,而達到抑梢的效果;
另常見的方式還有施 用生長調節劑以控制節間生長,
如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施用克美素 (Chlormequat chloride) 有防止倒伏並增產的效果 (10,18) ,
有試驗研究指出,適當地施用克美素可有效降低胡 麻植株高度,同時不影響胡麻種子產量及品質 (14,21) 。
為達農作物經濟生產條件,了解不同資 材應用對於胡麻生長的影響,
並選擇適當的栽培管理方式可提高單位面積產值,使農業生產 更具經濟效益。
本研究主要目的要了解磷酸一鉀、高磷鉀液肥、硼酸、克美素等不同資材應用於胡麻之 生長影響及矮化效果,
並評估於不同生育期使用克美素對胡麻臺南 1 號生長之影響,
以提供 胡麻田區適當的栽培管理模式,提高胡麻產能及生產效益。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油料作物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相關檔案下載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 蝴蝶蘭永續管理中黃葉病感染源之探討與管理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