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遮蔭與烏肥處理對龍鬚菜夏季產量之影響--07
烏肥處理
小區累積產量調查結果
烏肥處理之試驗調查從2022 年6 月至9 月。6 月16 日烏肥試區之小區累積產量為5,545 g,對照組為4,684 g,兩者間無顯著差異(圖四)。7 月13 日烏肥處理組與對照組之小區累積產量差距逐漸增加,但未達顯著差異水準,兩者數值分別為11,345 g 與7,566 g。至8 月3 日烏肥處理與對照組的小區累積產量差距達到顯著水準,顯著差異持續至8 月底,而對照組於田間開始呈現停滯生長的狀況。8 月24 日烏肥試區之小區累積產量為16,492 g,為對照組9,610 g 的1.7 倍。9 月持續延續處理組與對照組間的顯著差異,至9 月28 日時,烏肥試區之小區累積產量為20,612 g,為對照組10,328 g 的2 倍。在6 月到9 月的觀察中,由數據變化可知,烏肥處理的效益,從8 月開始呈現並達到顯著差異,並可延續龍鬚菜之生長勢至9 月,使龍鬚菜順利度夏。
小區植株衰弱指數調查
為了解種瓜定植前施用烏肥,對龍鬚菜夏季衰弱的影響,試驗將田區植株衰弱程度區分為5個等級以進行量化調查,並取平均值得到植株衰弱指數(Plant Weakness Index)。植株衰弱指數調查結果顯示,6 月20 日時施用烏肥之處理組與對照組,指數平均數值分別為3.6 與3.5,兩者間無顯著差異(圖五)。7 月4 日維持相同趨勢,無顯著差異,處理組與對照組數值分別為3.4 與3.3。7 月18 日開始,處理組與對照組相比,植株衰弱指數平均數值數顯著較高,為3.7,優於對照組之2.4。至8 月1 日時兩者差異愈大,烏肥處理之平均數值為3.6,顯著高於對照組之1.9。以上結果顯示,種瓜定植前以烏肥處理,於夏季初期尚不會於田間顯現效益,需待夏季中、末期,才能觀察到其效果。此觀察結果,與小區累積產量調查結果趨勢一致。
烏肥的施用,也可能具有降低龍鬚菜夏季田間病害的效果,使植株維持正常生長。前人研究指出,烏肥具有殺菌之功效,最早於1935 年Walker 即有使用烏肥抑制甘藍根瘤病(clubroot of abbage)之研究(Walker, 1935),Tremblay 等人亦指出烏肥可減少向日葵根瘤病的發生並增加產量(Tremblay et al., 2005)。Shi 等人則施用80gm-2 和200gm-2 烏肥於土壤上,分別抑制萎凋病原Fusarium oxysporum sp. Cucumberinum 族群數達88.7 %及92.2 %(Shi et al., 2009),Bletsos(2005)亦指出烏肥可有效抑制甜瓜苗之萎凋病原。國內則有將烏肥應用於豌豆種植,有效減少萎凋病菌和根腐病菌在土壤中之密度(林和羅,1987)。烏肥處理主要能提供田區肥份與土壤消毒。龍鬚菜於夏季生產時,雖然會持續施肥,對於生長衰弱之田區,依田間經驗顯示,對產量提升幫助有限,並容易促成病害發生。因此,烏肥處理對龍鬚菜夏季生長的正面效果,可能源自於其消毒作用。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調查、分類與化育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管理與改良
相關檔案下載
- 花蓮區農情月刊--延續地方重要特色農產業 本場研發白頭韭菜省工機械作畦+移植+多功能管理功能更完備!114/07/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3114/06/05
- 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2114/06/05
- 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1114/06/05
- 花蓮區農情月刊--大同四南坡地農業 種綠肥避連作、保肥力114/06/05
- 花蓮區農情月刊--集思廣益 本場與臺大生農學院實地訪查四南坡地農業共築農業永續發展藍圖114/05/13
- 花蓮區農情月刊--返鄉青農投入水耕青蔥產業 利用科技力量應對傳統農業挑戰114/05/13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3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2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1114/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