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情月刊--耐煮不糊有嚼勁、低碳低里程 本場育成臺灣第一支在地燉飯米-水稻花蓮26號--02
							作者:編輯部
							公佈日期:113 年 03 月 22 日
						
						歷時7年的努力,育成水稻花蓮26號,千粒重較臺灣父本提高了50%、直鏈澱粉含量相較於義大利主流品種Arborio 12-20%、Carnaroli 20.6%,可高達22.1%,心白比例也達85-90%。這些都是烹煮燉飯時口感粒粒分明的重要條件。
義式燉飯-和亞洲不一樣的煮飯方式
為何需要如此不同特性的稻米,就一定要了解義式燉飯的烹調方式。亞洲煮白飯時,米和水或湯汁是一起煮到熟,義式燉飯則相當不同,通常需要在鍋內持續翻炒生米,並隨之少量多次的加入熱高湯,讓米粒逐漸吸收。在烹煮的13-15分鐘內,澱粉質會逐漸釋出,最後混合奶油或乳酪,從而達到乳化效果且具有Al Dente彈牙口感。
若是以一般稉型稻米,這樣的煮法,不是米心不熟讓口感變硬,要不然就是米粒表面破碎、口感過軟甚至糊爛。新品種水稻花蓮26號的優質性狀-米粒大又胖,中直鏈澱粉及高心白等特性,大幅提升料理時的高湯吸收效率,且非常耐煮、顆粒分明不糊爛,即使是非西餐專業的消費者也不容易烹煮失敗。
相較母本更耐稻熱病
當然除了食味口感外,水稻花蓮26號在栽培上也相對較容易。過去臺灣也曾嘗試栽培義大利品種稻米,但包括母本Vialone Nano在內,因為氣候差異,生長勢都不好且很容易感染稻熱病,導致產量很低,不具量產的可能。因此黃佳興副研員特別挑選對稻熱病極具抗性的臺東30號為父本,希望為子代提升抗病能力。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栽培
延伸閱讀
							- 水稻病害多光譜拍攝標準作業流程說明114/10/27
- 水稻也來敷面膜!友善水稻省工減碳之紙蓆插秧栽培田間觀摩會114/10/22
- 水稻剃枝蟲來了 臺東農改場提醒農友注意防治分秘夜蛾114/10/17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114年10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10/02
- 秋颱威力不容小覷 臺東農改場籲請農友強化防颱措施114/09/19
- 南彰化地區水稻飛蝨類害蟲發生,籲請農友加強防治與管理114/09/19
- 花蓮區農情月刊--水稻新品種示範 為稻農找出最適合宜蘭栽培的水稻新品種114/09/17
- 水稻白背飛蝨現蹤 臺東農改場籲請農友注意防範114/09/15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09期-114年9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9/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3期-------------水稻韌性調適栽培暨水稻新品種「桃園7號」田間觀摩會-2114/08/15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