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8
•規模栽種的轉機
台灣首次樹豆機械試驗 成功
我們可以看到,樹豆從田間的播種、除草、採收,一直到後端的挑豆機械化,都是運用現有機器即可,並不需要大費周章地再另行開發或是購入機器。
「台灣其實有著非常完整的雜糧產業鏈,應該要加以活用。」張光華指出,運用這些現有機器不但符合經濟效益,而且整個工時也會全面地縮短,將可大幅改善農業的人力老化與缺工現狀。
樹豆機械化的嘗試,在台灣是為首次,而且無須大費周章便能得達到成效,花蓮區農改場以研究試驗證明了這一點,未來樹豆若是大規模栽種,以機械來進行將完全不成問題。
育種目標 合適機械採收
機械進行沒問題,但若要根本解決核心問題,引進國外適合機械採收的品種,則是一勞永逸的方式。
為此,研究人員於5年前便特別前往印度「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中心」,並從該機構引進7個樹豆種原,分別為具早生、光週不敏感以及毛豆的品種。
之所以需要具早收特性的品種,是因為較早開花、便能較早進行採收。
而為何需要光週不敏感的呢?這是因為台灣目前的樹豆,全都具有光敏感性,要等到年底才開始開花;但若是對光週不敏感的品種,5、6月開花,8、9月便可採收,栽培期只有100~120天。對農友來說可以增加栽培彈性,同時植株低矮,也非常合適機械採收。
具備優良特性的新品種
好消息是,7個品種在進行性狀評估後,發現其中有一個品種,同時具有早收、以及光不敏感性兩個特質,目前正進入雜交育種的第二年。
由第一年的育種顯示,情況頗為樂觀,能夠順利保存下兩個特質,但仍需後續的持續雜交試驗來加以證實。
未來育種若是順利的話,便可作為雜交親本及育種種原,「有機會創造出台灣目前都沒有的樹豆性狀。」詹凱竣指出,這些新性狀,可以彌補國內樹豆品種的缺點、同時增加栽培彈性,更有利於機械化的推廣。
走在產業的前方
這一路走來,從機械化,一直到雜交育種,可以看到花蓮區農改場的試驗研究,對樹豆產業起了根本的變化,未來一旦成功,便可規模種植、便可機械採收。「這將對產業產生很大的變革!」詹凱竣肯定的表示。
走在農友的前面、為農友先解決問題,是試驗改良場的使命。而除了引領產業的走向之外,我們更期盼的,是讓部落有模式可以依循,並帶動部落的產業發展,這才是最衷心的期盼啊!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作機電
- 花蓮區農情月刊--延續地方重要特色農產業 本場研發白頭韭菜省工機械作畦+移植+多功能管理功能更完備!114/07/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芋苗種植機移栽芋頭苗不用再歪腰 本場輔導吉安農友邁入農業自動化114/05/13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3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2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1114/05/12
- 花改場--逆轉缺工讓吉安韭菜「長長韭韭」114/05/12
- 紅棗食農教育講座~教案教具設計工作坊114/05/05
- 認識部落傳統食材 臺東農改場於臺東縣延平鄉桃源國小辦理樹豆課程114/04/24
- 自主移動精準噴藥機114/04/24
- 臺東區農情月刊第300期-<2024臺灣醫療科技展>本場展出機能性即食樹豆加工技術,省時好料理吸引民眾目光1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