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不只宜花地區 本場與臺中場、農科院三方合作照顧西部番茄產業
橫跨中央山脈,本場顧番茄顧到南投啦!本場、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與農科院攜手合作,將兩個改良場研發的番茄非農藥資材,一起在信義鄉羅娜部落進行茄科作物( 番茄) 病蟲害綜合管理示範試驗,結果顯示產量提高20%、農藥減量30%,IPM 管理成效讓農友、消費者及環境都更加健康安全。
這次聯合示範試驗,是由農業科技研究院媒合本場及臺中場,在番茄第4 大產區信義鄉,及全國原住民最大部落-羅娜部落,於王清明及王士元農友設施內的牛番茄,導入2 個改良場研發的資材並配合減藥清園等方法,執行番茄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模式。其中施用的免登安全資材,包括本場研發的HLST 合劑( 茶素精)及HL_PBS 誘導植物抗病資材,還有臺中場研發的中性化亞磷酸和微生物製劑。
王士元農友在種植前先以熱水消毒介質,並在本場的建議下於設施外圍懸掛黃色黏紙監測及誘殺小型害蟲。從苗期開始,施用HL_PBS誘導植株產生抗病物質及防治病毒媒介昆蟲;定植後,輪替施用不同作用機制藥劑。栽培期間落實巡田並做好田間衛生,於花期後搭配施用HLST 合劑、脂肪酸鹽類及中性化亞磷酸等資材。
試驗結果顯示,全期病蟲害發生輕微、植株生長良好,產量增加近20%,並減用30% 的化學農藥,最重要的是番茄品質相當良好,化學農藥殘留未檢出(ND)。農科院憑此資料,評估該地區若逐年按此施用安全資材與IPM 導入,成效估算化學農藥減量可達80-90%,另外經濟收益也將相對提高。
「想讓父母的生活環境, 以及消費者更健康!」王士元農友表示,祖輩都在部落務農,馬上從慣行農業轉型有機栽培並不現實,現階段先從管理及資材使用開始改變。因此他在番茄栽培期間每周按表操課, 配合本場提供的IPM 管理行事曆,進行噴藥、施肥及落實田間衛生等例行性管理工作。
本場楊大吉場長感謝農科院邀請,讓本場、臺中場三方合作,將各區農改場研發的資材及減藥模式進行技術擴散,為當地的番茄安全生產,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同時也讓農業部的化學農藥減半政策,確實落實於全台各地。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蔬菜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花蓮區農情月刊--甘藍黃葉病 生物防治有解方113/10/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標靶治療、精準省工 本場開發無人機GPS定位赤眼卵寄生蜂球投放技術113/10/25
- 開發草莓潛伏性病害檢測技術及導入抗感病快篩技術於耐病育種(第1年/全程4年) 113/10/23
- 百合科蔬菜之病蟲害發生與管理.pdf113/10/22
- 西瓜健康管理.pdf113/10/22
- 人工智慧於農業領域的應用113/10/1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3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2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1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蹲點三年火蔥研究與月眉部落輔導豐碩之旅--031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