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類栽培剩餘物–作為花卉栽培介質之循環再利用
栽培介質為植物栽培之根本,具有 固定植株、提供根部適宜的生長環境, 及供應所需水分和養分等作用。台灣每 年使用逾25萬m3 泥炭土作為花卉栽培介 質 (吳與楊 2018),2022年農業統計要覽 資料顯示國內盆花類栽培面積共1,106公 頃,總產值逾10億元。多數業者生產盆 花所需之泥炭土多仰賴進口,泥炭土含 有大量的有機質,質地均勻、具保水、 不結團、離子交換容量高、緩衝性大、 吸水性、保肥性與通氣性較佳。業者為 使盆栽植物生長穩定兼顧觀賞品質, 在栽培介質使用上偏好泥炭土。泥炭土 類的無土栽培介質在國際市場蓬勃發 展,廣泛應用於食用蔬菜與觀賞植物, 如蔬菜(辣椒、番茄、美生菜等)、切 花(菊花、玫瑰)、非洲菊、球根花卉 (黃花石蒜、百合、鬱金香)、盆栽觀 賞植物(火鶴、橡膠樹、仙客來)等作 物(Fazilet et al., 2022)。根據歐盟統計局 的數據,2016-2018年間,歐洲以泥炭土 為栽培介質的園藝產品出口值佔歐洲園 藝產值的50%以上。Blok等人(2021) 指出,歐洲市場對栽培介質的需求將從 2017年的2,600萬m3 增至2050年的6,000 萬m3 ,而全球需求,尤其是在亞洲,將 從700萬m3 增至8.000萬m3 ,顯示國際栽 培介質的需求逐年攀升。然而,近年來 由於極端氣候頻現,世界各國越來越重 視降低碳排放的議題,而泥炭的開採會 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致使歐洲許多 國家已經開始限制泥炭開採,導致泥炭 土的價格逐步高漲,同時逐步減少泥炭 土的使用比例,並尋求可再生的替代品 (Hirschler et al., 2022)。台灣並無天然泥 炭土的生產,所有生產所需之泥炭土皆 仰賴進口,面對未來國際泥炭土來源可 能的短缺,勢必影響我國蔬菜、花卉等 園藝產業發展,亟需開發本土性栽培介 質以提早因應。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園藝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園藝類-其他 > 園藝類-其他-栽培
相關檔案下載
- 臺灣特用種小鹿角蘭無菌播種及花期調節114/03/14
- 臺灣文心蘭產業栽培現況調查與分析114/03/14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降蕎麥 無人機應用蕎麥撒播--03114/02/26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降蕎麥 無人機應用蕎麥撒播--02114/02/26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降蕎麥 無人機應用蕎麥撒播--01114/02/26
- 114年2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1/21
- 葉蟎天敵:長毛小新綏蟎的田間應用技術114/01/21
- 臺東區農情月刊第299期-柑橘類果樹冬季整枝修剪要點113/12/18
- 臺東區農情月刊第298期-洛神葵粉介殼蟲防治注意事項113/12/18
- 臺東區農情月刊第297期-番荔枝開花期及果實發育期灌溉注意事項1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