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天降蕎麥 無人機應用蕎麥撒播--02
從傳統人工撒播到空中省工撒播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1978年農業就業人數約為153 萬人,2022 年農業就業人數約47 萬人,50 歲以上農民佔了約7成,面對現今少子化的衝擊,農村人口老化及外移情況嚴重,且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的狀況,使日新月異的無人機與勞動力相權衡之下,無人機的使用比例提高。為了提升作業效率,利用農用無人機進行撒播等農業作業,對於現在缺工的農家來說,是一大福音。
根據本場研究,使用農用無人機撒播,在設定10-14 秒/ 每公斤出料量,每公頃只需10-15 分鐘即可完成播種作業,對比人工撒播蕎麥快上5-6 倍,如果包含回程裝料及行走時間,人工撒播更花費時間成本。於蕎麥生長過程中,因為農用無人機撒播種子分布均勻,整體蕎麥發芽後在田間覆蓋率較人工撒播來的高,使用農用無人機撒播蕎麥植株較人工撒播生長良好且快速,後續在收割時產量也相較人工撒播來說提升1.2-1.5 倍。
在水稻收穫前撒播實踐減碳不整地栽培
農民在稻米收穫期,因為天氣及各種因素,稻米會有搶收及各種生產排程變動而影響後面蕎麥撒播時間點。一旦稻米收穫太晚,連帶蕎麥撒播時間較晚,蕎麥在隔年收穫也會延遲,進而影響到隔年一期水稻的工作排程,相對影響隔年一期作的品質。
一般蕎麥種植,在撒播前都需要翻耕作業,土地翻耕完成才進行撒播作業,但是一般土地翻耕完後,會因為作業安排或天氣因素,距離撒播通常會有較大的間隔,導致雜草生長並與蕎麥競爭,使後續收穫不佳。
根據本場研究,在稻米收穫前1-3日使用農用無人機撒播蕎麥種子及肥料,後續使用聯合收穫機進行收割稻穀,一般聯合收穫機會將水稻殘桿進行斬碎,經由排草機構散佈在田間,並而覆蓋於蕎麥種子上。一般蕎麥種子發芽大約3-7日,蕎麥在稻稈的保護下,除了減少鳥害的影響,蕎麥種子也因為稻稈的覆蓋延緩土壤水分散失,相較傳統翻耕後撒播來得快速。在田間觀察發現,收割前撒播蕎麥種子對於生長根系也有明顯的幫助,因為蓬鬆的水稻碎稈使蕎麥根系延展較長分布較廣,能使蕎麥植株更有效利用肥料,促使植株生長更快,進而提升產量。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其他農業機電
- 雜糧新寵兒-蕎麥114/05/19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空優勢助力天敵防治 無人機施放蜂球技術--04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空優勢助力天敵防治 無人機施放蜂球技術--03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空優勢助力天敵防治 無人機施放蜂球技術--02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空優勢助力天敵防治 無人機施放蜂球技術--01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降蕎麥 無人機應用蕎麥撒播--03114/02/26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降蕎麥 無人機應用蕎麥撒播--01114/02/26
- (73卷4期)台灣農業研究113/12/31
- 菇類栽培剩餘物–作為花卉栽培介質之循環再利用113/12/06
- 【森羅萬象】-守護山林的雄鷹 無人機科技重塑保育未來11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