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天降蕎麥 無人機應用蕎麥撒播--03
效益分析
採用水稻收穫前利用農用無人機撒播的方式,可以較一般人工撒播省下最少一次每公頃6,000元的整地費用,其產量又可提升近1.5倍,且不受聯合收穫機及曳引機打田排程影響,使農務時間調配更有彈性。農用無人機播種時間省力又快速,且蕎麥本身生長快速也有抑制雜草的特點,可提早進行撒播作業,後續又不會影響隔年度水稻插秧的時間,就實務來說是雙贏。
結語
臺灣蕎麥栽培曾經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的隔年面積減至0公頃,往後數年全臺面積不超過10公頃,經過2008年爆發全球能源危機時,糧食作物的價格因為石油價格波動,臺灣從2013年起為了提升雜糧自給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部)陸續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與「大糧倉計畫」,鼓勵農友活化休耕地轉種雜糧,臺灣蕎麥面積從2013年9公頃增加到2023年1,096公頃面積,尤其花蓮近年面積占全臺6成以上為全臺之冠,為了節省人力,並呼應農業部「以農業科技解決產業問題」之指示並達成「解決缺工及自動化」的政策目標,本場盡速解決花蓮在地產業問題。
臺灣為科技之島,本國於2022年成立「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本土發展無人機已數年,其國產農用無人機種類繁多,但是在相關農業的研究是少之又少,本場積極投入省工機械及無人機應用研究,也於2023年初舉辦「天降蕎麥-無人機省工撒播技術觀摩會」示範成果,獲得與會長官農糧署東區分署陳吉村副分署長、玉溪農會蔡宗翰總幹事,及南部遠道而來的黃金蕎麥合作社幹部們一致好評。本場於在地推廣不整地農用無人機撒播蕎麥技術,截至2024年初,花蓮蕎麥的撒播已有超過100公頃使用農用無人機撒播,且成效良好。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其他農業機電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把小米種回來--04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把小米種回來--03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把小米種回來--02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把小米種回來--01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馬太鞍小米復育記--05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馬太鞍小米復育記--04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馬太鞍小米復育記--03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馬太鞍小米復育記--02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馬太鞍小米復育記--01114/07/28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滿身的靈氣-小米--轉嫁實在太成功--091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