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花宜地區農業師傅的從農之路--03
徐功明/ 夫妻攜手,實現農業夢想
功明與妻子曾在梨山地區從事溫帶水果的栽培管理,積累了豐富的果園經驗。回到富里後,夫妻倆在各個農場打工期間,無意中看到了農業技術團的招募訊息,便一同報名加入,進一步精進農業技術。加入技術團後,夫妻倆默契十足,工作效率高,得到了農場主的高度評價。
他們常被派去水稻育苗場工作,初次接觸秧苗場作業時並不熟悉,不過因為過去的農務經驗,功明很快掌握了堆高機等農機操作,成為場主不可或缺的好幫手。功明特別喜歡在果園工作,對果樹管理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希望能將學到的技術應用於自己的農場。此外,他也在技術團的專業訓練中學會了中耕機的使用,並利用務農基金購置了一台,提升了自家果園管理的效率。
在技術團穩定的收入及務農基金挹注下,功明於第二年開始種植芭樂,並逐步擴展果園的規模,新增種植水蜜桃和熱帶蘋果等較稀有的果樹。隨著自家果園進入量產,夫妻倆決定專心經營果園。他們正積極拓展銷售通路,並期望將來提供休閒住宿及觀光採果等多樣化的農業體驗,實現更多農業經營的可能性。
林志海/ 耕耘希望,務實前行
志海原本在高雄的營造公司任職,由於父母年邁又受傷,他決定回到臺東關山的老家,接管家中1.8公頃的農地。他在親戚的指導下種植水稻,自己也摸索調整田間管理方式,還設計自家產品的包裝,嘗試自產自銷,同時就近到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參加農業訓練,提升知識與技術。
後來,志海得知富里農業技術團的招募訊息,為了穩定收入與學習更多農業知識與技術,毅然加入。在團期間,志海多被派往與資深農業師傅一起從事機械砍草,由於是團隊工作,初期資深師傅會幫忙補齊工作進度,不過必須鞭策自己趕上資深師傅的速度,才不會成為別人的負擔。在學長近距離的言傳身教下,他不斷調整砍草動作、姿勢,技術與效率逐步提升,成為團裡不可或缺的砍草技術人員,每日工資也從1,500元提高至2,000元。此外,他也從事文旦、梅樹等果樹整枝修剪、採收等工作,練就一身技術。
為了回到高雄與妻兒相聚,111年轉到屏北農業技術團,從事雜糧栽培管理工作,包括整地、播種、除草、噴藥和採收等,他學會了駕駛操作各種乘坐式農機具。技術團年資滿5年後,志海離團來到園藝公司,從事花草樹木的修剪及景觀工程等,希望多學一些技術,將來運用在經營自家的觀光農場。
結語
這4位農業師傅來自不同的背景與經歷,透過技術團提供的專業訓練和工作學習機會,師傅們顯著提升了農業知識和技能,並積極將所學應用到實際農業工作中,而穩定派工的收入和務農基金,讓師傅更有經濟實力,添購農業相關設備與資材,開創屬於自己的農業天地。從前面的4個案例可以看出,農業技術團除了改善農業缺工困境,也在農業人才培育上發揮效果,為農村的永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事推廣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村工作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文宣-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114/03/24
- 114年度農民學院開課啦114/03/24
- 攜手合作 共創農業未來-羅正宗場長關懷農業發展,走訪轄區農會(二)114/03/24
- 文宣-外來入侵種 綠鬣蜥114/03/24
- 2025亞太蘭展 高雄農改場狐狸尾蝶蘭亮眼吸睛114/03/24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空優勢助力天敵防治 無人機施放蜂球技術--04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空優勢助力天敵防治 無人機施放蜂球技術--03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空優勢助力天敵防治 無人機施放蜂球技術--02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天空優勢助力天敵防治 無人機施放蜂球技術--01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花蓮地區陸生藍綠藻的生態特性及栽培管理--031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