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專訊--花蓮地區陸生藍綠藻的生態特性及栽培管理--02
作者:邱晨;劉思妤
公佈日期:114 年 03 月 21 日
陸生藍綠藻設施栽培技術
陸生藍綠藻惟有在雨後才可進行採集,量少且生長處與砂石雜草混在一起,容易夾雜大量雜物,採收後處理耗時費工。部分農民採用無土栽培,在地面上鋪設碎石等透水資材,搭配噴灌系統培養之。本場則開發陸生藍綠藻設施栽培技術,於溫室高架床鋪設防蟲網或其他透水網目做為墊底資材培養,優點是排水良好且通風,藻體不易腐爛,且採收後清洗更加便利。此外,夏季與冬季適用之陸生藍綠藻灌溉時間有所不同。夏季時適合於晚上噴灌,避免溫室中白日溫度過高,水溫跟著升高對陸生藍綠藻產生熱障礙。夏季的噴灌頻率以藻體乾溼交替為佳,冬季時則可進行連續噴灌。而雨季時由於溫室中濕度較高,可減少噴灌頻率。陸生藍綠藻的原生地通常會與雜草共生,由雜草提供部分遮蔽,如進行人工栽培,建議使用60%的遮陰網,避免陽光直射。陸生藍綠藻體在適當遮陰後,藻體顏色較為亮綠,如藻體曝曬過多,藻體內類胡蘿蔔含量提升,則使藻體呈現褐黃色,若過度遮陰,藻體則會呈現深墨綠色或橄欖綠。
肥培管理
為使陸生藍綠藻於人工栽培環境下的產量能夠有所提升,我們選用了兩種液肥—臺肥活力2號和臺肥43號,並分別進行不同稀釋濃度的測試。結果發現臺肥活力2號液肥能有效促進陸生藍綠藻的生長,且在相同的培養環境下,藻體重量較對照組(未施肥)增加了3.4倍。
由於陸生藍綠藻本身能夠自行固定氮源,所以對氮肥的需求不會太高,而液肥中的成份能夠補充磷供給藻體,透過補充適量的磷,能夠促進藻體進行光合作用。人工栽培環境下,可搭配肥培管理技術,將有助於擴大陸生藍綠藻產業的發展,並為其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蔬菜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延伸閱讀
- 文宣-農業經營準備金 青年從農真安心114/08/21
- 文宣-農膜回收三原則114/07/25
- 文宣-鼓勵檢舉非法農藥114/07/25
- 攜手合作 共創農業未來-羅正宗場長關懷農業發展,走訪轄區農會(五)114/07/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農業人力團再精進 農師傅分級考試職能更專業114/07/23
- 花蓮區農情月刊--科技賦權地方創生 原鄉農業創新與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114/07/23
- 花蓮區農情月刊--國家發明創作獎頒獎 農用感知驅鳥裝置獲頒創作獎金牌114/07/23
- 花蓮區農情月刊--賀 本場農業推廣科農經研究室孫正華副研究員 榮獲2025年第49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114/07/23
- 花蓮區農情月刊--考試院銓敘部部長、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農業部人事處處長 帶領 農業部人事處及所屬人事機構人事佐理人員來場參訪114/07/23
- 花蓮區農情月刊--賀 本場榮獲台灣農業永續獎 永續農業創新獎金牌--0211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