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間歇灌溉減碳技術觀摩會 推動水稻低碳永續發展
水稻間歇灌溉減碳技術觀摩會 推動水稻低碳永續發展
本場5月13日於斗南鎮茹萱農場舉辦「水稻間歇灌溉減碳栽培示範觀摩會」,活動由本場陳昱初場長與斗南鎮農會張燕容總幹事為觀摩會活動致詞。觀摩會首先由本場楊智哲助理研究員介紹臺南11號與臺南20號品種特性及栽培要點,接下來由本場許龍欣助理研究員介紹水稻間歇灌溉減碳栽培之原理、間歇灌溉水分管理及肥料操作模式、間歇灌溉對植株生育影響及碳排減量效益等議題。
目前關於包裝米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研究顯示,包裝米產銷鏈中最主要的碳排放來源為田間溫室氣體排放。水稻田於長期湛水環境下,土壤有機物質於無氧狀態分解後,容易產生溫室氣體-甲烷,並由水稻植株釋放到空氣中;而肥料施用亦會造成溫室氣體-氧化亞氮之排放。依據研究,間歇灌溉使土壤乾溼交替之操作模式可有效降低稻田甲烷之排放,但若土壤乾燥程度太強可能造成產量減損或使氧化亞氮排放增加,而乾燥程度不足則無法達到減排效益。
本次觀摩會依現場農友水稻栽培之慣行、有機及紙膜等不同方式,分別解說間歇灌溉操作時機、安全的土壤乾溼強度操作及氮肥施用配合水分管理。水稻慣行及有機栽培皆可配合間歇灌溉之水分管理操作,使田間土壤適度乾濕交替、維持土壤通氣,可在維持經濟生產之稻穀產量之原則下,同時達到節省田間用水量、促進根系健康生長、植株健壯,並達到減少田間甲烷排放之效益,是對環境更友善的低碳永續栽培模式。
觀摩會亦現場示範簡易田間水位觀測管安裝方式及灌水時機判讀,會後農民皆踴躍提出相關問題,顯示農友對減碳栽培之高度興趣。本場期望透過此觀摩會增進農友對農業淨零減碳之認知,並實踐於田間場域中,共同為環境淨零永續目標做出貢獻。
文/許龍欣 圖/斗南鎮農會、李坤奕
↑陳昱初場長致詞
↑楊智哲助理研究員介紹臺南11號與臺南20號品種特性及栽培要點
↑與會貴賓農友大合照

↑許龍欣助理研究員介紹水稻間歇灌溉田間水位操作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水土保持類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 蝴蝶蘭永續管理中黃葉病感染源之探討與管理114/10/23
- MPS花卉永續驗證系統之國際發展暨臺灣花卉產業推動現況報告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