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山苦瓜常見病蟲害簡介與防治策略--03
蚜蟲
蚜蟲刺吸植物組織汁液取食,通常群聚於新葉與新梢為害,受害葉捲曲與變形,新梢生長點處乾萎至枯死。蚜蟲密度太高時,蚜蛻與分泌物亦多,常併發煤煙病,導致光合作用受影響,整體生長勢下降。蚜蟲喜躲藏於不通風之暗處。
防治策略:
1.注意田間衛生,清除園區雜草。
2.非農藥資材可選用苦楝油加農皂、或柑橘精油或苦蔘鹼防除。
3.施用核准藥劑,遵照推薦方式使用,可於定植前於穴盤苗施用一次。
4.搭配園區螞蟻防除,清園時將雜草抑制蓆掀起,若有蟻窩可灌注賽洛寧,每個蟻丘澆灌5-10公升稀釋液,由蟻窩外圍30公分向中心澆灌。
瓜實蠅
瓜實蠅是結果期最嚴重的害蟲,瓜實蠅為害直接影響收穫,需小心預防。雌成蟲受到果實吸引,會將產卵管「叮」進果實中產卵,進而造成瓜果生長受阻、畸形。幼蟲在果實內孵化後蛀食果肉,受害瓜先局部變黃、後果肉腐爛並造成落瓜。
防治策略:
1.設施栽培可阻隔且降低發生風險,設施出入口須常閉,且應定期檢查是否有破損。
2.露天栽培者,於疏果後、幼果期即套袋阻絕,品系若為白苦瓜,可用牛皮雙層或黑PE袋;若為綠苦瓜,可用白袋或綠色網袋。
3.清除被害果且避免留置於園區,收穫後盡速清理殘株與整地。
4.黃色對果實蠅成蟲具誘引力,掛設黃色黏板進行誘殺,降低群族密度。
5.懸掛克蠅或克蠅香誘殺,與58%乃力松乳劑或50%芬殺松乳劑調配比例為10:1。
細蟎
細蟎體型相當小,非肉眼直接可見,雌成蟎將卵產於新生組織處,孵化後即刺吸新葉、新芽與生長點使發育受阻,因而造成不正常捲葉、畸形皺縮、腫泡狀紋路,葉片摸起來失去彈性、脆化且葉脈周圍葉色異常深綠。在乾燥季節較易發生。
防治策略:
1.防除雜草,減少可躲藏處,清除被害葉。
2.非農藥資材可擇一選用柑橘精油類或石灰硫磺合劑防除。
3.天敵昆蟲防治,巴氏小新綏蟎可補食細蟎,於設施中效果較佳。
4.施用芬普蟎,於新芽有輕微危害狀時開始施藥,建議傍晚施用以減少對蜜蜂傷害。
結語
東部地區生產之山苦瓜品質好、口感佳,因市場需求高,農友也多願意以設施進行栽培。設施可阻隔多數外界的不利因子,然設施內較易形成不通風的環境,提升空氣流通與降低濕度,即可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設施的出入口管制也很重要,人員進出後確實閉緊出入口、例行性的清潔消毒,都能避免出入口成為病蟲害的破口。採取多元手段於病蟲害發生初期即進行管理,便能降低後續的防治成本,更有利於高品質山苦瓜的生產。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 果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蔬菜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露地番茄之粉蝨防治基準初探114/07/23
- 花蓮區農技報導--青蔥新品種「蘭陽5號」--03114/07/09
- 花蓮區農技報導--青蔥新品種「蘭陽5號」--02114/07/09
- 花蓮區農技報導--青蔥新品種「蘭陽5號」--01114/07/09
- 花改場--品種、技術新突破,宜蘭哈密瓜「卡」實讚!114/07/08
- 花改場--來「粗」洋香瓜吧! 宜蘭高顏值日系粗網紋洋香瓜試種成功,驚艷上市114/07/08
- 苗栗地區特色作物土壤及肥料管理之研究 (第3年/全程3年)114/06/19
- 草莓與紫蘇栽培技術改進 (第4年/全程4 年)114/06/19
- 花蓮區農業專訊--山苦瓜常見病蟲害簡介與防治策略--02114/06/05
- 花蓮區農業專訊--山苦瓜常見病蟲害簡介與防治策略--011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