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區農改場113年報-壹、蠶蜂與其產品研發
二化性家蠶種原延長冷藏保存關鍵技術之研究
136 個家蠶品種(系)於113 年4 月及9 月出庫,依慣行法進行家蠶種原飼育及蠶卵更新。每個家蠶品種( 系) 更新繁殖共50,000 ~ 60,000 粒蠶卵,在25°C、80% 濕度的建議條件下保護5~30 天,然後移入冷藏庫越冬保存。本研究改良家蠶人工越夏與越冬保護流程,探討對14 個二化性家蠶之蠶卵孵化及生育的影響。蠶卵產出後在25°C 人工越夏5 個月較4 個月顯著提高蠶卵孵化率,對蠶業生產有助益。人工越夏5個月後移至5°C 保護1 個月,0°C 延長蠶卵冷藏時間,再漸進式移至5°C 等待出庫孵化,經5 年飼育及評估,蠶卵催青11 日即可正常孵化,平均孵化率達91.3%,優於慣行1 年2 育的對照品系。健蛹率表現以CC01 等13 個品系皆高85%,LL03、LL04 及VC02 高於95%。成蟲繁殖力等同或優於對照組,對蠶種保存有正面效果。本研究改良之人工越夏與越冬的蠶卵保護流程,可以由現行保存3~5 個月延長至10 個月,未來可逐步達到蠶卵春收翌年春養、1 年繼代一次的目的,減少家蠶每年繼代保育的勞力付出,同時維持家蠶健康與產業永續。
不同乾燥與萃取方式對桑葉抗氧化活性的影響
桑葉(Morus spp.) 富含營養、微量元素及膳食纖維等,主要作為飼養家蠶與動物的食物。此外含有多種生物功能成分,如類黃酮、多酚化合物等,研究文獻證實具有抗菌、抗氧化及抗腫瘤等功效,發展桑葉保健產品以提升人體健康極具潛力。本研究為建立適當的桑葉乾燥及萃取方式,進行以下比較試驗。
桑葉延長保存之研究
本研究旨在開發適合的桑枝條用保鮮劑,以延長條桑採後利用時間,應對氣候異常情況,並預先儲存養蠶期所需的安全存量桑葉。測試自桑園採摘30 分鐘內之桑枝條底部浸泡在含有次氯酸鈉、蔗糖、檸檬酸、維生素C、氯化鈣和乙酸等成分的複方A、B 及C 水溶液。於家蠶五齡起蠶前3 天採摘後,貯放於20°C 及15°C 下,用於餵食五齡蠶全齡(家蠶推廣品系「國富農豐」全齡期約8 天),另以慣行飼育(每日採摘貯放)作為對照組。調查結果顯示,保鮮劑複方C 貯放於15°C 處理,於五齡蠶食桑滿4 日增加重與慣行飼育組具顯著差異且健蛹率皆達9 成以上,顯示如提前採摘生長勢優良之條桑進行貯存和後續使用,可以減少每日採摘桑葉品質不定之因素。全繭重以慣行飼育組優於其他處理,其中繭層率無差異,顯示各處理組間蠶繭絲重量沒有顯著差異;另浸泡保鮮劑處理之桑葉貯放7 天後較當日採摘桑葉水分減少1.3~4.2%,桑葉所含水
分及營養影響熟蠶化蛹,故慣行飼育組的蛹較重。本試驗結果開發之保鮮劑具應用價值,在有貯放空間及冷藏設備的條件下,可有效減少每日採摘桑葉的人力及時間成本。
養蜂病蟲敵害智能監測系統之開發
本場整合國內蜂學研究及數位科技,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及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開發「養蜂病蟲敵害智能監測系統」,監測蜂箱內之溫濕度、音頻、定位及重量等環境參數匯入物聯網與系統資料庫,進行資料紀錄與遠端監控。113 年度重新設計電池模組,使用10 顆18650 鋰電池並聯製作,最長工作天數達20 天,已達養蜂管理可接受程度,大幅減少連接市電對蜂群之干擾。使用者介面同步改版,新增電量顯示,使用者可依據電池提示即時處置;完成介接中央氣象署系統,新增當地環境氣象資料,使用者可以透過介面掌握養蜂地區的天氣狀況。本研究採用於蜂箱前架設攝影機的方式,監測蜂箱前方蜂群進出巢情況,確認盜蜂發生之精確時間,開發盜蜂音頻異常模型。以兩週的原始資料作為基準,並於兩週後以人力影響的方式建立盜蜂情境。在試驗完成後,標記大量蜜蜂湧入蜂箱期間的音頻,並將這些音頻與其他未遭受盜蜂時進行差異分析與比對,完成盜蜂情境之音頻分類模型建置,判別平均準確率為89.51%。
提升原鄉蜂產品加工技術
臺灣原住民傳統利用養蜂生產蜂蜜自給自足,為提升原鄉部落蜂產品附加價值,需要依據在地生態與經濟活動進行擘劃。本研究於112 年∼ 113 年在苗栗縣獅潭鄉百壽部落與新竹縣五峰鄉白蘭部落2 處部落進行蜂花粉資源調查,百壽部落當地飼養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約8 小時可收集240 g 以上蜂花粉,具生產潛力,當地蜂花粉主要為大花咸豐草(18.5-69.5%) 與霍香薊(5%-81%);白蘭部落飼養東方蜜蜂(A. cerana),相同時間僅能採集約31 g 蜂花粉,生產潛力較低但物種較為豐富,4 月主要花粉為小葉鼠李(Rhamnus parvifolia) 占22.4%,6 月主要花粉為大花咸豐草占52%,9 月最主要花粉為鹽膚木(Rhus sp.) 占36% 等。本場進一步協助百壽部落利用蜂花粉製作蜂花粉風味甜點,並在當地市集試售,協助部落養蜂進入六級化產業。本場在白蘭部落導入蜂蠟手工護膚品製作課程,協助部落連結養蜂傳統以提升生態旅遊體驗,進一步提升養蜂附加價值,促進在地經濟發展。
西方蜜蜂精子冷凍保技術研究
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精子冷凍保存可保護種原多樣性,並提供人工授精育種
父本資源,本場將精子冷凍與解凍流程研究分成四部份,分別為(1) 冷凍保存液配方保存精子活性確效;(2) 降溫流程對精子活性的影響;(3) 解凍溫度對冷凍精子活性的影響;(4) 冷凍精子人工授精蜂后的確效。研究結果顯示,添加5‰ 胎牛血清(fetal bovineserum, FBS) 的冷凍液,保存精子活性達67.1%,活性比無添加FBS 的配方提升約16%;蜜蜂精子以細胞漸凍盒靜置於4°C,以每分鐘1°C 降溫,降溫時間分成0.5小時、1 小時與2 小時3 個處理,再放入-80°C 1 天後,以液態氮保存。精子解凍後顯示,降溫時程2 個小時處理組活性達64.3%,顯著比降溫時程0.5 小時處理組優異;研究發現25°C 是最佳解凍溫度,解凍精子活性達72.0%,顯著比高溫(>25°C) 解凍處理組高;整合前述研究結果,使用液態氮冷凍37 天的精子人工授精處理蜂后,表現最佳蜂后可產100% 受精卵;冷凍200 天的精子人工授精處理蜂后,表現最佳蜂后產80.1% 受精卵。本研究成功建立西方蜜蜂精子冷凍保存的方法,可提升父系遺傳資源保存與育種效率。
選育抗病及高產蜜西方蜜蜂之研究
為篩選具抗病高產蜜蜂種群,本場自全臺各地收集地方品系蜂群,於110 年開始篩選優勢種群,以採蜜能力高之蜂群做為母群,清潔能力高之蜂群做為父群,經3 代雜交培育F3 子群,於113 年春季經採蜜能力調查,各地方品系調查4 次之總採蜜量平均為3.94 kg,以A2-3 蜂群表現最高為6.68 kg,最低為K-3 為1.51 kg,各地方品系以A2 品系最佳平均可達5.38 kg。挑選採蜜能力較高之5 個蜂群:A2-3 ( 總採蜜量6.68kg)、A3-1 ( 總採蜜量6.63 kg)、B3-4 ( 總採蜜量6.21 kg)、B6-2 ( 總採蜜量5.81 kg)、C-2( 總採蜜量5.72 kg) 作為秋季人工育王雜交之母群。另以液態氮冷凍封蓋蛹脾篩選各地方品系清潔能力高者,清潔能力最高之蜂群其24 小時清潔力達90.0%,以各品系清潔能力最高者作為雜交之父群,清潔能力未達70% 之品系不做為父群。於秋季以閉鎖集團雜交選育方式進行人工育王雜交選育,培育F4 雜交子群,共育出25 群F4 子群,將於114 年持續進行性狀篩選及雜交選育。為調查蜂群抗蜂蟹蟎及清潔能力表現,選出F3 雜交子群A5、C、F 及K 品系作為處理組FA,人工授精品系作為處理組FB,另以2 組地方品系蜂群CKA 及CKB 作為對照組,分別以糖粉法及雄蜂房觀察法進行蜂蟹
蟎寄生率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品系之間無顯著差異;清潔能力比較試驗,結果顯示FA品系清潔能力顯著高於對照組。後續為調查F4 蜂群抗病能力,以F4 子群作為處理組T,另以2 組地方品系蜂群C1、C2 作為對照組,分別接種清水(對照組)、低濃度孢子及高濃度孢子3 種處理進行白堊病致病性比較,以接種感染後幼蟲是否被工蜂清除之幼蟲存在率作為判定。結果發現C1 和C2 在3 種處理中,幼蟲存在率無差異,而T 在3 種處理中,幼蟲存在率雖無顯著差異,但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且C1 和C2 在高濃度孢子處理中未被清除之幼蟲有發病情形,T 則未發現,顯示經本場高產抗病選育後之品系在感染白堊病後可快速清除,清潔能力較高,具有減緩病情之潛力。
為建立新興作物藍莓設施栽培蜂類授粉技術,本研究先調查露天栽培藍莓在冬季開花期間潛力授粉昆蟲,挑選最具潛力的授粉昆蟲作為授粉媒介。結果顯示本土昆蟲中,可受藍莓花吸引的昆蟲最多為義大利蜂(Apis melifera)、其次為佩帶蚜蠅(Episyrphus balteatus) 及肉蠅科雙翅目昆蟲。觀察日7 時為最低溫16.3°C,14 時為最高溫22.6°C。結果顯示蜜蜂訪藍莓花的高峰期為12 時至14 時,10 時前或15 時後蜜蜂訪藍莓花的頻率較低。此外,為確認蜜蜂在不同溫度條件下是否可外勤進行授粉,比較不同溫度條件下義大利蜂出勤數量是否有差異。結果顯示在15°C 以上,族群大小相近之蜂箱( 約6 脾,12,000 隻蜜蜂),外勤蜂出勤數並無顯著性差異。如遇低溫15°C以下,蜜蜂外勤數顯著降低,表示如欲使用義大利蜂作為藍莓花授粉媒介,建議環境溫度為15°C 以上為佳。
知識樹分類
生產者知識庫 > 園藝類
生產者知識庫 > 畜牧類
生產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生產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生產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生產者知識庫 > 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政策宣導~長照3.0規劃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新團隊夥伴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季食開始-綠竹筍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產品開發從打樣開始:打造理想產品藍圖的加工課程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桃園場開發蔬菜食農實作栽培套組 協助教師推行食農教育-2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桃園場開發蔬菜食農實作栽培套組 協助教師推行食農教育-1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春暖花開、舞蝶翩翩-新品種繡球花介紹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114年全國優質安全驗證綠竹筍評鑑結果揭曉 優質筍王風光出線 展現綠竹筍品質與產業競爭力114/08/29
-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創新育成中心業務現況與願景114/08/27
- 什麼是白黴起司1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