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台灣西南部草蝦、鰻魚和魚鴨養殖池水質之研究
作者:郭世榮;丁雲源
公佈日期:95 年 07 月 28 日
期刊
1762
從76年7月起至77年6月止,針對臺灣西南部草蝦池、鰻池和魚鴨綜合經營池等3種型態的養殖池,進行養殖環境的調查和水質的測定工作,項目包括水溫、水色、透明度、pH 、溶氧、氨氮、亞硝酸氮、鐵、總鹼度、氧化還原電位、鹽度、藻類相和放養密度等。草蝦池的放養密度高達每公頃56萬和57萬尾者,到養殖後期有成長遲緩的現象;放養密度低(每公頃5萬尾和18萬尾者)的池子,收獲時蝦子較大,但單位生產量無法提高。隨著草蝦養殖期間的推移, 透明度會逐漸降低,氨氮和亞硝酸氮會逐漸增加,而放養密度高的池子,氨氮和亞硝酸氮的增加也更顯著。藻類能增加水中溶氧並使pH上升,從蝦池24小時的日變化中,得知藻類數量多,光合作用旺盛的池子pH和溶氧的日變化比較大。白天溶氧很高的池子,夜間往往會降到很低,值得注意。下雨會降低池水的鹽度, 也會使pH 降到8以下。在止水式養鳗養殖的後期,由於有機物的累積, 會使養殖環境逐漸惡化。在本試驗中, 當pH降到7.74、氨氮增高到1.96mg/L、總生菌數劇增到2 X10六次方 個/ 毫升時, 池鳗即發生病害和死亡。在魚鴨綜合經營的池塘中, 發現氨氮高達4.8mg/l,或亞硝酸氮高達0.48mg/l的濃度時,吳郭魚、草魚、鯉魚等淡水魚類仍未發生死亡的情形,但據養殖戶說,該池魚類的成長較往年約慢2、3個月。從魚鴨綜合經營的池塘中,也發現小顫藻( Oscillatoria tenuis) 和頂圈藻( Anabaenopsis circulais) 可能是使池魚引起臭土味的藻種。經初步實驗, O.5ppm的硫酸銅有殺滅頂圈藻的作用;1ppm的硫酸銅有殺滅小顫藻的作用。
知識樹分類
生產者知識庫 > 漁業類 > 魚類 > 魚類飼養管理
生產者知識庫 > 漁業類 > 蝦蟹類 > 蝦蟹類飼養管理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原鄉傳統芋頭保種及保育認知調查(KM).docx112/11/30
- 低溫緊迫對褐石斑、鞍帶石斑及其雜交子代血漿生化參數之影響110/04/08
- 飼料中不同蛋白質含量及以螺旋藻粉取代魚粉對黃帶瓜子鱲成長之影響110/04/08
- 102年試驗研究推廣成果研討會專刊-建構卑南鄉東興村(達魯瑪克部落)與 太麻里鄉香蘭村(拉勞蘭部落)之農村文化及景觀特色-文獻探討109/12/31
- 水產混合養殖之經營管理104/08/19
- 甲魚養殖場環境衛生菌調查業務報告103/07/29
- 鰻魚循環水養殖技術開發95/11/20
- 歐洲鰻養殖之管理95/11/20
- 日本鳗傳統硬池養殖之管理95/11/20
- 日本鳗傳統軟池養殖之管理95/11/20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