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
中文名:
網紋石斑魚
學名:
Epinephelus merra
俗名:
蜂巢格仔、六角格仔、蝴蝶斑、牛屎斑 、Wire-netting cod、Wirenetting cod
介紹:
網紋石斑魚外觀呈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3.3倍。在體色為頭部、體部及各鰭淡色,均有圓形至六角形暗斑密佈,斑間隔之狹窄自成網狀圖案;胸鰭密佈顯著之小黑點。體背背鰭基底處無任何斑塊。
網紋石斑魚喜好的棲地為潟湖及灣區之礁石間,棲息深度甚少超過20公尺。在生活史上具有雌先熟的特性,雌魚在標準體長約14公分時成熟,18-21公分時開始性轉變。食性為肉食性,主要以小魚為食。分布區域為印度-太平洋區,由南非至法屬波里尼亞。台灣各地均可發現其蹤跡。
網紋石斑魚為沿岸常見之魚種,產量豐富,亦是水族館展示的魚種。補獲方式為手釣、魚槍、魚籠。烹調方式以煮湯為佳。
網紋石斑魚
學名:
Epinephelus merra
俗名:
蜂巢格仔、六角格仔、蝴蝶斑、牛屎斑 、Wire-netting cod、Wirenetting cod
介紹:
網紋石斑魚外觀呈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3.3倍。在體色為頭部、體部及各鰭淡色,均有圓形至六角形暗斑密佈,斑間隔之狹窄自成網狀圖案;胸鰭密佈顯著之小黑點。體背背鰭基底處無任何斑塊。
網紋石斑魚喜好的棲地為潟湖及灣區之礁石間,棲息深度甚少超過20公尺。在生活史上具有雌先熟的特性,雌魚在標準體長約14公分時成熟,18-21公分時開始性轉變。食性為肉食性,主要以小魚為食。分布區域為印度-太平洋區,由南非至法屬波里尼亞。台灣各地均可發現其蹤跡。
網紋石斑魚為沿岸常見之魚種,產量豐富,亦是水族館展示的魚種。補獲方式為手釣、魚槍、魚籠。烹調方式以煮湯為佳。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2%
我喜歡:11%
很實用:42%
夠新奇:4%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1/03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