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蓮
學名:Scutellaria rivularis Wall.
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
科名:唇形科
別名:向天盞、牙刷草(江蘇植藥志)、並頭草(南京民間藥草)半向花、半面花、狹葉韓信草、小韓信草、小韓信、通經草、紫連草、並頭草、野夏枯草、偏頭草、四方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虎咬紅、耳挖草(廣西中草藥)、小耳挖草(南寧市藥物志)、昨日荷草、田基草、小號向天盞、溪邊黃芩、水黃芩、瘦黃芩、水韓信(廣西藥植圖志)、金挖耳(江西民間草藥驗方)、言草兒、方兒草、乞丐碗、趕山鞭(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四方馬蘭、再生草(福建中草藥)、狹葉向天盞(福建《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英名:barbed skullcap
分布:臺灣全境平野濕潤地、田畔、溝旁自生。
形態:越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50cm。莖直立,四稜形,不分枝或多或少的分枝。葉對生,葉片卵形至披針形,葉面橄欖綠色,葉背帶紫色。花對生,偏向一側,排列成假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針狀,外面沿脈有微柔毛;花萼筒狀,具二裂,裂片具短緣毛;花冠藍紫色,具二唇,外被短柔毛,花冠筒基部囊狀增大,上唇盔狀,下唇較寬,中裂片梯形,側裂片三角狀卵形。果實小堅果細小,扁球形,黑褐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繁殖方式:扦插或種子。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腫等功效。
半枝蓮為著名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印度、韓國、日本、歐洲及北美國家的傳統醫療系統中廣泛使用。在韓國和中國南方頗盛行使用,在中藥和韓藥(Korean medicine)上用於治療細菌感染(包括癰腫、蜂窩性組織炎及肺炎)、肝炎及腫瘤等,在中國稱為半枝蓮,而在韓國稱為Banjiryun。半枝蓮原為民間草藥,據文獻記載已有數百年的藥用歷史,其以治療熱毒癰腫、疔瘡、毒蛇咬傷而聞名,其名最早見於明末醫家陳實功所著之《外科正宗》(西元1617年),在治蛇傷方中提到:「僅用半枝蓮搗爛,取汁二兩,熱酒四兩,和汁服之,蓋汁有效。仍用渣敷傷處亦妙。」,收載於《中國藥典》(2010版),正品為唇形科黄芩屬植物半枝蓮的乾燥全草。在傳統中醫藥醫療系統中,半枝蓮具有清熱解毒的特性,為民間常見的清熱解毒草藥,利用部位為全草,在夏季採收後,洗淨、曬乾、切段後入藥。半枝蓮的花序小花1-2朵對生於花梗一側,小花逐次向上開,又形如牙刷狀,故名半枝蓮或牙刷草。漢朝開國元勛大將軍韓信,因年少時被毆傷臥床不起,曾蒙一婦人以此草藥治好傷,後來從軍領兵作戰,因傷兵眾多,故派人採集昔日婦人曾醫治他的草藥,分到各營寨以大鍋熬煮成湯給受傷的士兵喝,因而很快就痊癒,故取名為韓信草。
【性味功能】
其性味辛、微苦、涼。入肺經、肝經、腎經,具有敗毒抗癌、消腫散結、祛瘀止血之功效。全草可治熱毒癰腫、咽喉疼痛、肺癰、腸癰、吐血、水腫、水腫、黃疸、咽喉癌症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等,因藥用價值高所以被稱為「藥王千金」。
【主要成分】
現代研究,從半枝蓮中分離出共217種化合物,其主要為黃酮類(flavonoids)、雙萜類(diterpenoids),其次是多醣(polysaccharide)、揮發油(volatile oil)、植物固醇(steroids)、酚酸、類胡蘿蔔素、葉綠素、生物鹼、有機酸及微量元素等,其中neo-clerodane diterpenoids和黃酮類為主要化合物。研究證明neo-clerodanes對不同癌細胞類型具有細胞毒性作用(cytotoxic effects)。黃酮類化合物包括黃芩素(baicalein)、黃芩苷(baicalin)、漢黃芩素(wogonin)、芹菜素(apigenin)、柚皮素(naringenin)、野黃芩苷(scutellarin)、紅花素(carthamidin)、異紅花素(isocarthamidin)、木犀草素(luteolin)等,被認為是藥效品質的重藥成分,但仍有許多其他成分未知,需進一步研究其的藥用特性。
半枝蓮在中醫上用於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清除血淤、以及誘導利尿以減輕水腫的治療歷史非常悠久,也常用其單方或複方治療腫瘤。近幾年的藥理研究,進行許多體外或體內的活性成分研究、毒理學、臨床應用及作用機制等,証實其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發炎、抗氧化及增強免疫力之功效。在治療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上,其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和清除血瘀之能力。半枝蓮的清熱作用可能歸因於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其解毒作用可能歸因於neo-clerodane diterpenoids和黃酮類的抗菌作用,而抗腫瘤作用則以neo-clerodane diterpenoids為其代表性化合物。Baicalein、Baicalin 及Wogonin具有保肝及抗腫瘤之作用;而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對人類前列腺癌有毒殺與抑制作用;單兒茶酸 (protocatechuic acid)對人類結腸癌細胞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雖然在現代醫學主要以化學藥物來治療多種惡性腫瘤已提高治癒率,但有其毒性副作用強與抗藥性等問題存在。中草藥在治療腫瘤疾病上具有較長的歷史,目前治療上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扶正怯邪、軟堅散結、以毒攻毒等方法治療,在半枝蓮的抗腫瘤作用主要是透過抗突變的作用、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以阻斷腫瘤細胞的營養供給,從而發揮抗腫瘤的作用。在抗腫瘤方劑中,時常配伍使用半枝蓮,臨床應用於治療肝炎、肺癌、消化系統癌、肝癌、乳腺癌、子宮肌瘤等病症均有確切的療效。由於半枝蓮的抗腫瘤作用副作用小,極具有開發複方中草藥為抗腫瘤藥物之潛力。
另外,針對現代抗生素之抗藥性問題,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 spp.)被認為是造成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致病菌之一,特別是常見於加護病房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鮑氏不動桿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此菌在國內醫療院所造成院內感染相當常見,也是最可能有多重抗藥性。臺北醫學大學研究測試30種草藥中,發現半枝蓮顯示出對「廣泛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 baumannii, XDRAB)的100%體外活性之抗菌效果。Colistin被認為是「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multiple drug resistant A. baumannii, MDRAB)感染的最後手段之全身性抗生素,但隨著Colistin的使用劑量增加,會導致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產生,而研究顯示半枝蓮比Colistin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從動物模型得到體外和體內的研究數據証實,半枝蓮可能可以作為治療「廣泛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 baumannii, XDRAB)肺部感染的替代藥物。在日本的研究亦發現植物草藥萃取物含有黃酮類、單寧及酚類化合物,對MDRAB具有活性,而在所有篩選的草藥中,半枝蓮對MDRAB的「最低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數值最低,顯示半枝蓮的抗菌性佳。
【文獻記載】
《南京民間本草》:「破血通經。」
《中藥大詞典》: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衂血,血淋,赤痢,黃疸,咽喉疼痛,肺癰,疔瘡,癗癘,瘡毒,癌,跌打刀傷,蛇咬傷。
《外科正宗》卷之一癰疽門之惡蟲叮咬第一百二十七:「蛇毒傷人,用雄黃末、蘭葉搗汁,調敷腫上;內用半枝蓮搗爛取汁二兩,熱酒四兩和汁服之,蓋汗為效,仍用渣敷傷處亦妙。」
《藥鏡拾遺賦》:「半枝蓮解蛇傷之仙草。」
《校正本草綱目》:「此草開紫白色花,草紫紅色,對結對葉,七八月採用。」
《廣西藥植圖志》:「味辛微腥,性平,無毒。」、「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傷,血痢。」
《南寧市藥物志》:「甘,平,無毒。」、「消腫,止痛。治跌打,刀傷,瘡瘍。」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性平,味辛微苦,無毒。」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苦,涼。」、「清熱解毒。治癌見到改善症狀的效果;闌尾炎,肝炎。」
《泉州本草》:「清熱,解毒,祛風,散血,行氣,利水,通絡,破瘀,止痛。內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疽,疔瘡,無名腫毒。」
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治食道癌、胃癌、子宮癌。」
【應用舉例】
一般用15-30g(5-10錢),鮮品劑量加倍。因其清熱解毒消腫的功能,在民初後常配伍用於癌症的治療,如施今墨、倪寄蘭等民國後的中醫名家,一般常與白花蛇舌草一起配伍使用,其配伍原理以性味論,半支蓮味辛微苦,白花蛇舌草甘微苦,兩藥配伍以達辛開苦降,加上白花蛇舌草的甘且消積食,使其雖寒卻不易傷脾胃;以作用論,半枝蓮以化痰散結為主,白花蛇舌草以利水消腫為主,兩藥伍用得以相輔相成。
【生長習性與種植方式】
半枝蓮喜溫暖氣候,及濕潤、半遮蔭的環境,宜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忌積水。半枝蓮之種植適期為3-4月,以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種子直播之方式,栽培行株距以30×20公分之單位面積產量較佳,種植後可重覆刈割地上部莖葉4-5次,是極具發展潛力之藥用植物之一。
參考資料
(1)醫砭
(2)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p87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3)半枝蓮在癌症上的治療角色與成份的現代藥理研究(上) 中藥學堂
https://www.taiwan-pharma.org.tw/weekly/2066/2066-5-1.htm
(4)半枝蓮在癌症上的治療角色與成份的現代藥理研究(下) 中藥學堂
https://www.taiwan-pharma.org.tw/weekly/2067/2067-5-2.htm
(5)陳潮宗 中草藥半枝蓮治療婦女子宮肌瘤http://www.drchen.com.tw/1021121.htm
(6) Chen,Q., K. Rahman, S.J. Wang, S. Zhou and H. Zhang. 2020. Scutellaria barbata: A Review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Curr. Pharm. Des. 26(1):160-175.
(7) Lin., C. C. and D.E. Shieh. 1996.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Scutellaria rivularis Extracts and Its Active Components, Baicalin, Baicalein and Wogon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Vol. 24, No. 01, pp. 31-36.
(8) Liu, H. L., T. H. Kao, C. Y. Shiau and B. H. Chen. 2018. Functional components in 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n RAW 264.7 cells.
J. Food and Drug Analysis. 26(1) :31-40.
(9)台灣必安研究所
(10) Tsai, C. C., C. S. Lin, C. R. Hsu, C. M. Chang, I. W. Chang, L. W. Lin, C. H. Hung and J. L. Wang. 2018. Using the Chinese herb Scutellaria barbata against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18: 96..
(11)Miyasaki, Y., J. D. Rabenstein, J. Rhea, M.L. Crouch, U.M. Mocek, P. E. Kittell, M. A. Morgan, W. S. Nichols, M. M. Van Benschoten, W. D. Hardy, and G. Y. Liu. 2013.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in plant extracts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LoS One. 8(4):e61594.
(12) 楊沙、段燦燦、晏仁義、張建永。2018。基於網絡藥理學的半枝蓮抗腫瘤活性成分及整合作用機制研究。中草藥49(15):3471-3482.
(13)半枝蓮的品質研究中藥學堂https://www.taiwan-pharma.org.tw/weekly/1761/176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