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38
黃梔
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科名:茜草科(Rubiaceae)黃梔子屬(Gardenia)
別名:山枝子、山梔、山梔子、山黃梔、梔子、水橫枝、黃果子、黃葉下、山黃枝、黃梔子、黃梔、山梔、水梔子、林蘭、越桃、木丹、梔、山枝子、紅梔子、黃枝、巵子、支子、枝子、木丹、小梔子、野桂花、白蟾花、林蘭、越桃、薝葡、恆春梔、Kyaba(排灣);Kayunabbu(泰雅)。
英文名稱:Cape Jasmine, Common Gardenia
分布:台灣全境低至中海拔闊葉樹林中
形態: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約 3 公尺,樹皮灰白色。葉幾乎無柄,對生,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銳形,兩面光滑;托葉包莖。花冠白色,大型,具香味,單生頂生或腋生;花萼5-8裂,綠色,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鈍;花冠鐘形,花冠筒長2.5-3.5 公分;裂片5-6枚,偶而亦有為7-9枚者,狹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銳尖;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且與其互生;花藥線形,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花柱略伸出,柱頭呈頭狀。果實為漿果,卵形或橢圓形,具5-8稜,宿存萼片冠狀;成熟時橘黃色或橘紅色;種子多數,隱藏於肉質的胎座上。花期春至夏間。
繁殖方法:種子、壓條或扦插
利用部位:果實、種子、根
效用:染料、消炎、解熱、利膽。
原產於台灣、中國南部、日本、印度等地,在台灣低海拔平原、闊葉叢林、山地自生。花香清雅,初開花時呈白色,在花謝後漸轉為乳黃色,為典型香花植物。一般有單瓣花及重瓣花品種,花期在春末至夏季,果實成熟時呈橘黃色,俗稱山梔子,外形呈兩端尖狀的橢圓形,有六條綾線,具肉質,長約3公分,可作為解毒、染劑及治療外傷之良藥。果實含黃色素稱為藏紅花素(crocin),因可作黃色染料而得名「黃梔」,為古老的天然染料及食品的黃色著色劑,在《神農本草經》記載,自古即列為藥用及染料之用,其果實、葉、花、根亦可供為藥用。
在園藝用途,黃梔是著名的香花植物。在食用上,花朵曬乾後可作為花茶香料。成熟果實可提取色素作為黃色染料,是食品及化粧工業之天然色素。果實是綠底小灰蝶幼蟲的食草,孵化後的幼蟲會鑽入果實與花苞內攝食成長,可作為蝴蝶食草。在藥用上,黃梔成熟果乾燥後可入藥,其性味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除煩、涼血解毒、利尿、散瘀之效,可治熱病高燒、心煩不眠、實火牙痛、口舌生瘡、鼻衂、吐血、目赤紅腫、瘡傷腫毒、黃疸、痢疾、腎炎水腫、尿血等;外用可治外傷出血、扭挫傷。其根部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效,可治風火牙痛、黃疸、吐血、淋症、癰瘡腫痛、痢疾、腎炎水腫、乳腺炎等。其葉片具有消腫解毒之效,可治乳癰、頭痛、治跌打損傷等。其花可治傷風、肺熱咳嗽、鼻血不止等。現代研究,其果實成分含geniposide、gardenoside、shanzhiside、gardoside、geriposidic acid、gardenin、crocin-1、crocetin、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葉含gardenoside、geniposide、cerbinal等。花含三萜成分如梔子花酸(gradenlic acid)A、B和梔子酸(gardenic acid)等。根含D-甘露醇、oleanolic acid、singmasterol等。
其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但又不能受強烈陽光照射,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輕黏性酸性土壤中,是典型的酸性花卉,土壤的微酸性環境是決定黃梔生長好壞的關鍵。培養土可用微酸的砂壤紅土7成,腐葉質3成混合而成。將土壤pH值控制在4.0-6.5之間為宜。黃梔容易發生葉子黃化病,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缺肥會引起黃化病,從植株下部老葉開始,逐漸向新葉蔓延;缺氮時單純葉黃,新葉小而脆;缺鉀時老葉由綠色變成褐色;缺磷時老葉呈紫紅或暗紅色;缺鐵時表現在新葉上,開始時葉片呈淡黃色或白色,葉脈仍是綠色,嚴重時葉脈也呈黃色或白色,最終葉片會幹枯而死,可依情況進行施肥。另外,澆水過多、受凍等,也會引起黃葉現象,所以在栽培過程中要加以注意。在通風不良及溫濕度過高時,容易發生介殼蟲危害,並伴有煤煙病發生,可依情況進行防治。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 p157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p213台北南天書局
(3)A+醫學百科
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科名:茜草科(Rubiaceae)黃梔子屬(Gardenia)
別名:山枝子、山梔、山梔子、山黃梔、梔子、水橫枝、黃果子、黃葉下、山黃枝、黃梔子、黃梔、山梔、水梔子、林蘭、越桃、木丹、梔、山枝子、紅梔子、黃枝、巵子、支子、枝子、木丹、小梔子、野桂花、白蟾花、林蘭、越桃、薝葡、恆春梔、Kyaba(排灣);Kayunabbu(泰雅)。
英文名稱:Cape Jasmine, Common Gardenia
分布:台灣全境低至中海拔闊葉樹林中
形態: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約 3 公尺,樹皮灰白色。葉幾乎無柄,對生,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銳形,兩面光滑;托葉包莖。花冠白色,大型,具香味,單生頂生或腋生;花萼5-8裂,綠色,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鈍;花冠鐘形,花冠筒長2.5-3.5 公分;裂片5-6枚,偶而亦有為7-9枚者,狹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銳尖;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且與其互生;花藥線形,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花柱略伸出,柱頭呈頭狀。果實為漿果,卵形或橢圓形,具5-8稜,宿存萼片冠狀;成熟時橘黃色或橘紅色;種子多數,隱藏於肉質的胎座上。花期春至夏間。
繁殖方法:種子、壓條或扦插
利用部位:果實、種子、根
效用:染料、消炎、解熱、利膽。
原產於台灣、中國南部、日本、印度等地,在台灣低海拔平原、闊葉叢林、山地自生。花香清雅,初開花時呈白色,在花謝後漸轉為乳黃色,為典型香花植物。一般有單瓣花及重瓣花品種,花期在春末至夏季,果實成熟時呈橘黃色,俗稱山梔子,外形呈兩端尖狀的橢圓形,有六條綾線,具肉質,長約3公分,可作為解毒、染劑及治療外傷之良藥。果實含黃色素稱為藏紅花素(crocin),因可作黃色染料而得名「黃梔」,為古老的天然染料及食品的黃色著色劑,在《神農本草經》記載,自古即列為藥用及染料之用,其果實、葉、花、根亦可供為藥用。
在園藝用途,黃梔是著名的香花植物。在食用上,花朵曬乾後可作為花茶香料。成熟果實可提取色素作為黃色染料,是食品及化粧工業之天然色素。果實是綠底小灰蝶幼蟲的食草,孵化後的幼蟲會鑽入果實與花苞內攝食成長,可作為蝴蝶食草。在藥用上,黃梔成熟果乾燥後可入藥,其性味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除煩、涼血解毒、利尿、散瘀之效,可治熱病高燒、心煩不眠、實火牙痛、口舌生瘡、鼻衂、吐血、目赤紅腫、瘡傷腫毒、黃疸、痢疾、腎炎水腫、尿血等;外用可治外傷出血、扭挫傷。其根部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效,可治風火牙痛、黃疸、吐血、淋症、癰瘡腫痛、痢疾、腎炎水腫、乳腺炎等。其葉片具有消腫解毒之效,可治乳癰、頭痛、治跌打損傷等。其花可治傷風、肺熱咳嗽、鼻血不止等。現代研究,其果實成分含geniposide、gardenoside、shanzhiside、gardoside、geriposidic acid、gardenin、crocin-1、crocetin、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葉含gardenoside、geniposide、cerbinal等。花含三萜成分如梔子花酸(gradenlic acid)A、B和梔子酸(gardenic acid)等。根含D-甘露醇、oleanolic acid、singmasterol等。
其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但又不能受強烈陽光照射,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輕黏性酸性土壤中,是典型的酸性花卉,土壤的微酸性環境是決定黃梔生長好壞的關鍵。培養土可用微酸的砂壤紅土7成,腐葉質3成混合而成。將土壤pH值控制在4.0-6.5之間為宜。黃梔容易發生葉子黃化病,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缺肥會引起黃化病,從植株下部老葉開始,逐漸向新葉蔓延;缺氮時單純葉黃,新葉小而脆;缺鉀時老葉由綠色變成褐色;缺磷時老葉呈紫紅或暗紅色;缺鐵時表現在新葉上,開始時葉片呈淡黃色或白色,葉脈仍是綠色,嚴重時葉脈也呈黃色或白色,最終葉片會幹枯而死,可依情況進行施肥。另外,澆水過多、受凍等,也會引起黃葉現象,所以在栽培過程中要加以注意。在通風不良及溫濕度過高時,容易發生介殼蟲危害,並伴有煤煙病發生,可依情況進行防治。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 p157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p213台北南天書局
(3)A+醫學百科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95%
我喜歡:0%
很實用:5%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