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7
絞股藍
學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科名:葫蘆科(Cucurbitaceae)絞股藍屬(Gynostemma)
別名:五葉參、七葉膽、金絲五爪龍、龍鬚藤、金絲五爪龍等、五爪粉藤、小苦草、公羅鍋底、遍地生根、五月五、五葉參。
英文名稱:Fiveleaf Gynostemma
分布:臺灣自生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地,開闊地及森林內,亦有人工栽培。
形態:多年生攀緣性匍匐狀藤本。根粗厚,肉質,暗紅色。莖細長而柔弱,有多數分枝,淡綠色,具縱稜及槽,無毛或疏被短柔毛。掌狀複葉如鳥足狀,小葉5-7枚,通常5枚,中間小葉較大具短柄,兩側小葉較小,兩小葉生同一小柄,葉膜質或紙質,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波狀齒或圓齒狀牙齒,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疏被短硬毛,側脈6-8對,上面平坦,背面凸起,細脈網狀。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圓錐花序,花序軸纖細,多分枝,分枝廣展,基部具小葉,被短柔毛;花梗絲狀,基部具鑽狀小苞片;花萼筒極短,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急尖;花冠淡綠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具 1 脈,邊緣具緣毛狀小齒;雄蕊 5枚,花絲短,聯合成柱,花藥著生於柱之頂端;雌花圓錐花序遠較雄花之短小,花萼及花冠似雄花;子房球形,光滑無毛,2-3室,花柱3枚,短而叉開,柱頭2裂;具短小的退化雄蕊 5 枚。漿果球形,種子成熟時呈黑色。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繁殖方式:扦插或種子。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解毒,止咳袪痰、補虛之效。少數患者服藥後,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瀉(或便祕)、頭暈、眼花、耳鳴等症狀。
絞股藍分布於台灣、中國、日本、韓國、印度、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具保健功效,可製成茶包飲用,但不宜長期連續使用。在明朝《農政全書》記載七葉膽為救飢食物,在中國藥學著作《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七葉膽為極佳的食藥同源之天然保健食品。在藥用上,其性寒、味苦甘、無毒性,莖葉具有清熱解毒、止咳袪痰、補虛之效,可治體虛乏力、虛勞失精、白血球減少症、高血脂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腸炎、慢性氣管炎、咳嗽、傳染性肝炎、小便淋痛、吐瀉、癌腫瘤等,葉片可作利尿劑及滋補強壯劑。在《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記載,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抑制腫瘤細胞繁殖、抗胃潰瘍、消除疲勞和鎮靜等作用。其皂苷的化學結構與人參相似,在中國有「南方人參」之美譽,有開發為絞股藍靈芝酒、絞股藍保健茶、絞股藍蜂乳口服液、絞股藍沖劑等產品。在日本被譽為「福音草」,日本已利用絞股藍作成保健飲料,稱為「甘茶」,具有鎮靜、催眠、抗緊張、治白發、降血壓及治療偏頭痛等作用。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被稱爲「健美女神」、「百病剋星」。
現代研究,其地上部成分含dammarane79種、固醇類成分cucurbita-5,24-dienol,四環三萜皂苷,如絞股藍糖苷(gynosaponin)TN-1和TN-2等;含黃酮類有芸香苷(rutin)、商陸苷(ombuoside)、商陸黃素(ombuin)等成分等。絞股藍糖苷具有延緩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絞股藍煎劑能提高單核細胞的吞噬能力、提升免 疫功能、可自然毒殺細胞(NK);對血凝和血小板聚集有影響;對中樞神經,治失眠症、具有抗腫瘤、延緩衰老作用等,藥用及保健價值非常高。
多生於山間陰濕處,故絞股藍喜陰濕、疏鬆肥沃之土壤,以日照少的田地種植均可。採集成熟果實,曬乾後去果皮,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處保存。隔年春季播種,播種前將種子浸泡8小時左右,使其吸足水分,促進發芽。浸泡後的種子用草木灰適量拌勻再播種,保持土壤濕潤。可搭架遮陰50%左右,待幼苗長出了3-5片葉後便可進行移植。亦可以枝條扦插或根狀莖繁殖。選擇健壯的枝蔓,含有3節的插穗,上節留葉,中下節插入土中,45天後即可移植。根狀莖繁殖是將根狀截成3-5cm長段,插入土中蓋土壓實。平坦坡地深翻,不需作畦,夏季需遮蔭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 p188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p233台北南天書局
(3)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4)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https://www.cmtcmp.mohw.gov.tw/Plant.aspx?No=0952
(5)維基百科
(6)醫學百科
學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科名:葫蘆科(Cucurbitaceae)絞股藍屬(Gynostemma)
別名:五葉參、七葉膽、金絲五爪龍、龍鬚藤、金絲五爪龍等、五爪粉藤、小苦草、公羅鍋底、遍地生根、五月五、五葉參。
英文名稱:Fiveleaf Gynostemma
分布:臺灣自生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地,開闊地及森林內,亦有人工栽培。
形態:多年生攀緣性匍匐狀藤本。根粗厚,肉質,暗紅色。莖細長而柔弱,有多數分枝,淡綠色,具縱稜及槽,無毛或疏被短柔毛。掌狀複葉如鳥足狀,小葉5-7枚,通常5枚,中間小葉較大具短柄,兩側小葉較小,兩小葉生同一小柄,葉膜質或紙質,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波狀齒或圓齒狀牙齒,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疏被短硬毛,側脈6-8對,上面平坦,背面凸起,細脈網狀。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圓錐花序,花序軸纖細,多分枝,分枝廣展,基部具小葉,被短柔毛;花梗絲狀,基部具鑽狀小苞片;花萼筒極短,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急尖;花冠淡綠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具 1 脈,邊緣具緣毛狀小齒;雄蕊 5枚,花絲短,聯合成柱,花藥著生於柱之頂端;雌花圓錐花序遠較雄花之短小,花萼及花冠似雄花;子房球形,光滑無毛,2-3室,花柱3枚,短而叉開,柱頭2裂;具短小的退化雄蕊 5 枚。漿果球形,種子成熟時呈黑色。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繁殖方式:扦插或種子。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解毒,止咳袪痰、補虛之效。少數患者服藥後,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瀉(或便祕)、頭暈、眼花、耳鳴等症狀。
絞股藍分布於台灣、中國、日本、韓國、印度、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具保健功效,可製成茶包飲用,但不宜長期連續使用。在明朝《農政全書》記載七葉膽為救飢食物,在中國藥學著作《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七葉膽為極佳的食藥同源之天然保健食品。在藥用上,其性寒、味苦甘、無毒性,莖葉具有清熱解毒、止咳袪痰、補虛之效,可治體虛乏力、虛勞失精、白血球減少症、高血脂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腸炎、慢性氣管炎、咳嗽、傳染性肝炎、小便淋痛、吐瀉、癌腫瘤等,葉片可作利尿劑及滋補強壯劑。在《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記載,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抑制腫瘤細胞繁殖、抗胃潰瘍、消除疲勞和鎮靜等作用。其皂苷的化學結構與人參相似,在中國有「南方人參」之美譽,有開發為絞股藍靈芝酒、絞股藍保健茶、絞股藍蜂乳口服液、絞股藍沖劑等產品。在日本被譽為「福音草」,日本已利用絞股藍作成保健飲料,稱為「甘茶」,具有鎮靜、催眠、抗緊張、治白發、降血壓及治療偏頭痛等作用。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被稱爲「健美女神」、「百病剋星」。
現代研究,其地上部成分含dammarane79種、固醇類成分cucurbita-5,24-dienol,四環三萜皂苷,如絞股藍糖苷(gynosaponin)TN-1和TN-2等;含黃酮類有芸香苷(rutin)、商陸苷(ombuoside)、商陸黃素(ombuin)等成分等。絞股藍糖苷具有延緩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絞股藍煎劑能提高單核細胞的吞噬能力、提升免 疫功能、可自然毒殺細胞(NK);對血凝和血小板聚集有影響;對中樞神經,治失眠症、具有抗腫瘤、延緩衰老作用等,藥用及保健價值非常高。
多生於山間陰濕處,故絞股藍喜陰濕、疏鬆肥沃之土壤,以日照少的田地種植均可。採集成熟果實,曬乾後去果皮,置於陰涼乾燥通風處保存。隔年春季播種,播種前將種子浸泡8小時左右,使其吸足水分,促進發芽。浸泡後的種子用草木灰適量拌勻再播種,保持土壤濕潤。可搭架遮陰50%左右,待幼苗長出了3-5片葉後便可進行移植。亦可以枝條扦插或根狀莖繁殖。選擇健壯的枝蔓,含有3節的插穗,上節留葉,中下節插入土中,45天後即可移植。根狀莖繁殖是將根狀截成3-5cm長段,插入土中蓋土壓實。平坦坡地深翻,不需作畦,夏季需遮蔭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 p188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p233台北南天書局
(3)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4)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https://www.cmtcmp.mohw.gov.tw/Plant.aspx?No=0952
(5)維基百科
(6)醫學百科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95%
我喜歡:5%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7/12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