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蚜 
					(Cotton aphid)
					 
					學名:Aphis 
					gossypii Glover(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55頁。台中。229頁。) 生態習性:棉蚜喜乾燥溫暖氣候,族群密度一般於秋末開始逐漸增高。初春至春末為發生高峰期,多棲息幼嫩葉背吸食汁液,使被害葉片漸枯黃、捲縮、嚴重時則萎凋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密度高時因排出蜜露可誘發煤煙病,致葉片佈滿黑煤狀菌絲影響植物發育生長。
 形態:成蟲雌蟲有有翅型與無翅型二種
  
                         
                          | 有翅雌蟲體: | 為綠、黃、暗綠、橙黃等色,但背面皆有網狀斑紋。頭部黑綠乃至黑色,觸角暗色,較體略短,各節之基部灰白,翅透明,翅脈黃褐,緣紋灰色,腹部橙黃,但其後半漸呈綠色。角狀管黑色,呈圓柱狀,腳灰白,但脛節之下端及跗節為黑色,體長1.2~1.5  
                            公厘,展翅約5.4 公厘。 |   
                          | 無翅雌蟲: | 為暗綠或綠色,有時亦呈黑色,觸角基部白色,末節暗色,約為體長之半。腳黃白,其末端亦暗色。腹部膨大,背面有雲狀斑紋,角狀管短而黑。體長約1.5  
                            公厘。若蟲似無翅胎生雌蟲,但較小形,綠色乃至黃綠色。 |  
						
						(林鳳琪、陳文華。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410頁。葉瑩編。) 危害部:葉片。
 危害狀:在植株成、若蟲多群集於老葉葉背或新梢、嫩芽或幼葉上吸食汁液,被害植株生長受阻,被害葉捲縮而瓜蔓無法伸展。分泌之蜜露可誘發煤煙病,污染瓜果或植株。
 
					
					(陳文雄、鄭安秀。1999。瓜菜類-扁蒲。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69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防治方法: 
						
							| 
							
							一、 | 
							
							保護蚜蠅、蚜獅、瓢蟲及盲樁象等捕食性昆蟲,其扮演自然調節棲群密度的主要角色。(蘇智勇。1989。茄子害蟲。台灣農家全書,第189頁。行政院農委會。台北。263頁。)
 |  
							| 
							
							二、 | 
							
							在扁蒲上目前無推薦防治本蟲之藥劑,可試用: 
								
									| 
									
									
									藥劑名稱 | 
									
									
									每公頃使用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 
									
									25%派滅淨可濕性粉劑 
									
									(Pymetrozine) | 
									
									0.5公斤 | 
									
									2,000 | 
									
									害蟲發生初期開始施藥,每隔7天施藥一次,連續二次。 | 
									
									採收前12天停止施藥。 |  
							
							 (陳文雄、鄭安秀。1999。瓜菜類-扁蒲。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76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  |  |  |  
                            | 棉蚜 |  | 有翅型棉蚜 |  
                            | (張念台、林正忠、陳明昭,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果24頁) |  | (王鼎定,1994,興農299期81頁) |  
                            |  |  |  |  
                            | 無翅型棉蚜 |  | 棉蚜 |  
                            | (王鼎定,1994,興農299期81頁) |  | (林益昇、方敏男,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14頁) |  
                            |  |  |  |  
                            | 危害狀 |  |  |  
                            | (陳文雄,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63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