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斑病  
                      (Purple 
					blotch; Purple speck; Purple stain of seed) 病原菌:Cercospora 
					kikuchii 
					(Matsumoto et Tomoyasu) M.W. Gardner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102頁。台中。229頁。) 病原生態:可經由病葉、莖、豆莢及種子傳播。罹病種子經播種發芽後不久,病原菌即自種皮侵入幼嫩子葉甚至達胚莖,胚根。在幼苗上產生分生孢子再藉風、雨水之傳播而到達鄰株。
 病徵:被感染的種子其表皮為紫色故名之。植株地上任何部位及任何生長期都會感染,一般在開花期以後開始嚴重發生。葉片上為紫灰色小形到數公分不定形之壞死斑點。莖、葉柄及豆莢上之病徵相同,均為紫褐色片狀壞死病斑。
 
					
					(陳明昭、陳果鐘。1999。豆菜類-毛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58-59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防治方法: 
						
							| 
							
							
							藥劑名稱 | 
							
							
							每公頃使用量
 | 
							
							
							稀釋倍數 
							
							
							(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 
							
							80%錳乃浦可濕性粉劑 
							
							(Maneb) | 
							
							2-3公斤 | 
							
							400 | 
							
							播種後50天左右如發現罹病即開始施藥,每隔10天施藥一次。 | 
							
							1.施藥時如遇雨天應補噴一次。 
							
							2.採收前15天停止用藥。   
							
							*錳乃浦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 
							
							(1)申請者應做ETU檢驗。 
							
							(2)標示加註「致腫瘤」及「同一作物僅使用一種大生類產品」等注意事項。 |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102頁。台中。412頁。) 
                        
                          
                            |  |  |  |  
                            | 病徵 |  |  |  
                            | (王添成,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B18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