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絹病
(Southern blight)
病原菌:Athelia
rolfsii (Curzi) C. C. Tu & Kimbr.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47頁。台中。229頁。)
病原生態:
感染源為土壤中之菌核、植物殘體上之菌絲。病菌由莖基部侵入,初期葉部產生褐色斑,病斑擴散後下位葉黃化,植株萎凋。地下根系可見白色菌絲束纏繞,以莖基部為中心之土表及植株上可見白色絹狀菌絲束成放射狀擴展,蔓延至地面產生黃褐色至褐色菌核。
(鄧汀欽。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63頁。葉瑩編。)
病徵:
幼苗期至成熟期皆可受害,地上部如莖基部腐爛,或全株萎凋為常見病徵。感染初期,蕃茄植株葉片呈現萎凋,無明顯黃化,僅最老業發生萎凋及黃化,病徵漸次嚴重,導致全株萎凋枯死,此時莖基部外圍組織褐化腐爛,濕度高時,常可見到白色粗菌絲向四方延伸,菌絲後其產生淡褐色菌核於表面。在果實及莖部皆可產生淡褐病斑,軟化,並有一深色邊緣圍繞患部。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47頁。台中。229頁。)
傳播途徑:
藉灌溉水或農具污染而傳播病源,種苗期幼苗受害後移植過程亦造成本病的傳播,造成本田發病,田間以菌核為主要的殘存構造來越冬。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48頁。台中。229頁。)
防治方法:
一、 |
避免土壤過於潮濕,應注意田間排水工作。 |
二、 |
輪作。 |
三、 |
利用太陽能行土壤消毒。
(鄭安秀提供) |
四、 |
若為酸性土壤應在種植前,施用生石灰或苦土石灰,每10公畝地用量為150~200公斤,以改良土壤的酸鹼度。(陳正次,番茄病蟲害與生理障礙的防治
,P4) |
五、 |
藥劑防治 |
藥劑名稱 |
每公頃每次施藥量 |
稀釋倍數
(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50%福多寧可濕性粉劑
(Flutolanil) |
0.2公斤 |
5,000 |
定植後每株灌注200公撮,15天後再灌注一次。 |
|
|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48頁。台中。229頁。) |
|
|
|
莖部病徵 |
|
果實病徵 |
(陳文雄、鄭安秀、王添成,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果7) |
|
(陳文雄、鄭安秀、王添成,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果7) |
|
|
|
白絹病病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