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苗疫病  
                      (Phytophthora blight of tomato) 
                    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病原生態:台灣由於高溫多濕,冬季又乏低溫來降低病原菌之密度,疫病之發生一般十分猖獗。番茄疫病於適溫高濕(20-25℃,相對濕度90%以上時)之環境適合發生,全年均可發病,但以降雨頻繁之夏秋時節發病較嚴重,可能於短期內造成植株大量死亡。潮濕的環境有助於疫病菌胞囊與游走子的形成與傳播。與其他土壤傳播性病害不同,疫病之病勢進展往往是爆發性的,只要有感病之寄主、適合之發病環境、與少量之初次感染源,病害即一發不可收拾。疫病之發生受環境因子中『水分』之影響最大,病害一旦發生,病菌在十數小時內就可產生大量胞囊,釋放幾游走子。病原菌如果因而侵入植株,誘發病害,只要兩三天就可出現病斑,再產生胞囊,循環不已。因此,疫病菌之病害史(disease      
                      cycle)需時極短,只需3-5天,病害傳播蔓延極為快速。
 本菌之寄主範圍包括辣椒、甜椒、番茄、茄子、瓜類、康乃馨、滿天星、大理花、荖花等。辣椒、甜椒疫病菌之初次感染源可能來自1.灌溉流水中之遊走子。2.幼苗帶菌。3.土壤及前期作植物之殘體中之病菌。疫病菌平常靠菌絲或厚膜胞子存活於土壤、或其他相鄰田園之寄主植物上,等降雨過久或灌溉過於頻繁時,導致土壤濕度飽和,誘發病菌產生胞囊及游走子。游走子可在水中游泳,或藉灌溉流水、或靠風雨吹送至遙遠之田園,侵入感染,誘發病害。
 番茄疫病與番茄晚疫病之發病時期略異,但偶而亦會重疊。疫病全年均可發生。由於晚疫病菌不耐高溫,喜濕冷氣候,平地晚疫病多發生於每年冬季12月至翌春4月,高山晚疫病多發生於夏季降雨較多時。
 病徵:番茄全株各部位均可被感染而誘發病害,且以幼苗期最為感病。
 
                        
                          | 幼苗病徵: | 葉片、莖、莖基部或根部組織出現水浸狀,莖基部略微凹陷,病斑向上、下蔓延,罹病株葉片下垂,數日後,全株枯萎、倒伏。幼苗常呈整區發病情形,蔓延十分迅速。 |  
                          | 果實病徵: | 果實表皮,浮現褐色水浸狀塊斑,數日後,病斑迅速擴展成大型圓斑,可佈滿整個果實,果實表面略微凹凸不平,病斑上略微出現白色霉狀物,病菌並向果實內部蔓延,切開後可見果肉褐化,但腐敗組織仍保有相當彈性,並不被軟化水解。 |  
                          | 莖葉病徵: | 染病處初現水浸狀斑點,而後病斑迅速擴展且呈暗綠褐色,葉片腐敗,莖部染病部位以上組織枯萎、下垂。葉部病徵:被感染之葉片,在葉片背面初現綠褐色水浸狀圓形斑點,環境合適時,病斑迅速擴大,1-2天後直徑可達2-3公分,葉片最後枯死。 |    番茄疫病與番茄晚疫病之病徵有時十分相似,尤其果實上之病徵不易區別,有時兩者亦會複合感染。但疫病病班上出現白粉之情形不若晚疫病普遍。感病株自莖部中央部位,褐化皺縮折腰折,莖內呈中空,有白色黴狀物,受害植株不易成活。
 
                      防治方法:         
                                
                         
                          
                          | 一、 | 勿自病田採種。 |      
                          | 二、 | 育苗用土壤、介質、盆缽、器材不可帶菌,栽培場所宜有防雨設。 |      
                          | 三、 | 勿在前期作(包括P.      
                            capsici之其他寄主作物)感染疫病的田地上連作番茄。選擇水稻後作田栽培較佳,亦可降低多種其他土壤病害。 |           
                          | 四、 | 番茄田宜作高畦。 |           
                          | 五、 | 注意灌溉水,其水源流經處不可有病田。 |           
                          | 六、 | 可定期噴布1000      
                            ppm(約稀釋1000倍)或根部灌注2000 ppm(約稀釋500倍)之亞磷酸2-3次,每七天一次,有良好之預防效果。使用時,亞磷酸須當天配製,並須以等重之氫氧化鉀中和酸性。 (安寶貞提供)
 |           
                          | 七、 | 藥劑防治: |           
                          |  |     
                                  
                                    
                                  | 藥劑名稱 | 每平方公尺 每次施量
 | 稀釋 倍數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 35%依得利可濕性粉劑 | 1.3公克 | 3,000 | 1.      
                                    播種前1~2天灌藥,若發病時每10天罐藥一次。 2.      
                                    以灌水器均勻淋灌於苗床土壤。
 | 1.      
                                    濃度提高會發生藥害。 2.  需有防雨設備。
 3.      
                                    本病僅為害幼。苗,高溫多預雨時易發生。
 4.  限幼苗期使用。
 |      
                                  | 25%依得利乳劑 | 2.7公撮 | 1,500 |  |          
                          |  | (1998植保手冊第170頁) |          
                          | 八、 | 移植後隔天,立即噴施35%依賴得(地特菌)可濕性粉劑2000倍水溶液於植株基部15公分處與植穴周圍,通常做畦以35公分高畦為佳,如此可以利於排水及通氣。 |          
                          |  |  |  
                        
                          
                            |  |  |  |  
                            | 莖部病徵 |  | 番茄幼苗疫病縊縮病徵 |  
                            | (王添成,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第37) |  | (陳文雄、鄭安秀、王添成,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果6) |  
                            |  |  |  |  
                            | 番茄幼苗疫病腰折狀病徵 |  | 病徵 |  
                            | (陳文雄、鄭安秀、王添成,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果6) |  | (安寶貞提供) |  
                            |  |  |  |  
                            | 幼苗疫病病徵 |  |  |    【灰色字體】:(陳正次,番茄病蟲害與生理障礙的防治
                      ,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