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
(Anthracnose)
病原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7頁。葉瑩編。)病原生態:
在高濕環境下,病斑會形成孢子褥,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飛濺之雨水、氣流和機械傳播方式傳播到健株上。也可在種子或留置田間之病株殘體存活傳播,種子攜帶之病原菌以休眠菌絲方式至少可存活2年以上。在適溫(21~23℃)及高濕的環境,尤其不通風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收穫後產品也會在運輸期間發病。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8頁。葉瑩編。)
病徵:
炭疽病為萊豆的重要病害之一,病原菌可為害子葉、莖、葉及豆莢。被感染的種子出現黃褐色之潰瘍病症,發芽後,子葉上也會出現暗褐色至黑色的壞疽斑,進而為害胚根及莖部。為害初期由上位的幼葉出現淡白色斑點,隨即病斑擴大,罹病組織迅速脫水,隨後形成不規則病斑,嚴重者葉片老化脫落。
初期病斑近觀可見被害部位黃化,上有不規則紅色網紋,在葉脈處非常明顯。全株上位葉較為感病,下位葉則較抗病,老化葉片僅形成紅色細點或完全不形成病徵。除葉部表現病徵外,嫩蔓部也會出現褐色條紋。
田間觀察本病亦可感染果莢及豆仁,造成與葉片鄉塗的病徵。由於顏色鮮紅,形狀不規則,農民稱此病如「噴到檳榔汁」一般。在高濕環境下,病斑上會形成分生孢子盤(acervuli),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飛濺之雨水、氣流和機械接觸方式傳播到健株上。病原菌也可在種子或留置田間之病株殘體上存活。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8頁。葉瑩編。)
防治方法:
一、 |
避免在病田採種,使用健康種子或者以藥劑拌種再行播種。 |
二、 |
徹底實施輪作,燒毀田間病株,即可成功防治本病害,無須噴藥。 |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8頁。葉瑩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