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
(Powdery mildew)
病原菌:Oidium
sp.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7頁。葉瑩編。)病原生態:
本病害主要發生於春、秋季,最適發病溫度為20~26℃,尤其在白天乾熱與夜晚冷涼的條件下,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到處飛散,極易於短時間內造成流行性病害。萊豆則在結莢期以後,普遍見到本病害的發生。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7頁。葉瑩編。)
病徵:
主要病徵乃在葉表面產生白色粉狀孢子,類似麵粉而得名。感染初期成點狀散佈於葉面,慢慢變成灰白色粉狀,後來病斑互相連結,葉片泛黃,有時造成落葉。在葉柄、莖部及豆莢上,初期亦形成白粉病斑,後期在病斑下面的組織變成褐色斑點,影響產量及品質,嚴重時造成植株死亡。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92頁。葉瑩編。)
防治方法:
使用清潔種子,避免在病田採種。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92頁。葉瑩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