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傷
白粉病
苗枯與莖腐病
根腐病
萎凋病
葉枯病與葉斑病
豌豆芽根腐病與疫病
濕腐病
炭疽病
根瘤線蟲
|
根腐病
(Root rot)
病原菌:
1. |
Fusarium solani
f. sp. pisi
(Jones) Snyder & Hansen (鐮胞菌) |
2. |
Rhizoctonia solani
(立枯絲核菌) |
3. |
Pythium ultimum
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腐霉菌) |
(林益昇、方敏男。1999。豆菜類-豌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1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病徵:
由於各病原菌引起的根腐病徵皆很相似,不易由病徵來判斷病原。
1. |
由鐮胞菌引起的根腐病,不會造成苗腐病。初期病徵乃在種子和主根連接處產生褐色斑點,逐漸擴大變成黑褐色,亦可由支根侵入,延至主根,終於整個根系腐爛,壞死,容易自田間拔起,為其特徵。縱剖被害植株,根部內面之維管束變成磚紅色,亦可向莖部延伸,常和萎凋病形成複合感染,混淆不清。病原菌以厚膜孢子或菌絲在土壤或種子存活。適合發病溫度為24~28℃,中等濕度或乾旱及酸性土壤助長病勢發展。 |
2. |
由立枯絲核菌所引起的根腐病主要發生於高溫多濕的環境,不但可引起褐色或黑褐色的根腐病徵,嚴重時亦會造成種子腐爛,幼苗猝倒和莖腐病徵。 |
3. |
由腐霉菌所引起根腐病皆發生於幼苗期,低溫多溼的環境下往往造成猝倒病徵。罹病株容易自田間拔起。 |
(林益昇、方敏男。1999。豆菜類-豌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1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防治方法:
一、 |
選用抗病品種。 |
二、 |
避免連作,最好與水稻輪作。 |
三、 |
築高畦,保持土壤適度乾燥。 |
四、 |
低溫15~20℃播種較佳。 |
(林益昇、方敏男。1999。豆菜類-豌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1、32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
|
|
根腐病病徵 |
|
|
(林益昇、方敏男,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21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