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
(Anthracnose)
病原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7頁。葉瑩編。)
病原生態:
在高濕環境下,病斑會形成孢子褥,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飛濺之雨水、氣流和機械傳播方式傳播到健株上。也可在種子或留置田間之病株殘體存活傳播,種子攜帶之病原菌以休眠菌絲方式至少可存活2年以上。在適溫(21~23℃)及高濕的環境,尤其不通風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收穫後產品也會在運輸期間發病。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8頁。葉瑩編。)
病徵:
豌豆炭疽病在葉步引起褐色斑點,斑點中央呈淡灰褐色;在豆莢上會出現凹陷病斑,並產生大量孢子,藉雨水、昆蟲及農具傳播,僅零星發生,缺乏研究。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7頁。葉瑩編。)
防治方法:
一、 |
避免在病田採種,使用健康種子或者以藥劑拌種再行播種。 |
二、 |
徹底實施輪作,燒毀田間病株,即可成功防治本病害,無須噴藥。 |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8頁。葉瑩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