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高20~50公分,全株有毛,莖葉嫩綠。互生葉片羽狀深裂,冬春季開花於莖頂,花朵造型奇特,花瓣上有黃色斑紋或漸層色斑,花色有桃紅、粉紅、淺紫等,形似繽紛多彩的蝴蝶。依植株高度可分20-30公分高普通種,以及高度50公分以上且花莖細長的高莖種。
栽培方式
喜好全日照環境,日照不足莖部易徒長且開花不良。根系不耐水溼,花朵沾水易受水傷,因此全株不適合淋雨。供水可掂一下盆栽的輕重後,再決定是否澆水,水分宜直接澆入介質中為宜。肥料可兩週施用一次液體開花肥,以促進持續開花。隨時摘除殘花以保持美觀。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和綠島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有竹類植物和蘆竹生長的環境如林緣、山區路邊、竹林內、溪流邊和崩塌地等處的草叢活動,飛行活潑敏捷,停棲時前翅成V字型後翅平攤或下壓。會訪花吸蜜吸水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尤其是鳥類的。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同屬的變紋黯弄蝶,本種後翅腹面完全無任何斑紋兩者區分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玉山箭竹、佛竹、唐竹和臺灣蘆竹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上,卵為半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於寄主葉片製作筒狀蟲巢。終齡幼蟲化蛹離開蟲巢至葉背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佈滿於葉背防止水份入侵。
體長約8cm。頭及背面為帶灰的橄欖綠色,頭部有不明顯的暗色斑紋。腰及尾上覆羽略淡。尾黑褐色。腹面污白色,腹側略黃。尾下覆羽白色。眼黑褐色。喙略下彎,成鳥黑色,幼鳥為橙色。腳灰黑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低海拔闊葉林、次生林、墾殖地,比紅胸啄花適應人為干擾過的森林,包括某些果園、茶園,也更適應於在低矮的小喬木、灌叢內活動。 但各縣市看起來類似的丘陵環境中,往往只有很少數地點可見,顯示有其特殊的棲地選擇,已知某些季節與桑寄生科植物(Mistletoes)有關,以南投縣蓮華池為例,該地區所栽植的油茶樹上有許多蓮華池桑寄生(Scurrulatsaii)寄生其上,每年春季桑寄生開花時,許多綠啄花會前來取食花蜜,其額頭會沾到花粉,進而幫桑寄生傳粉;等到6月份桑寄生結果,更成為綠啄花成鳥與新生幼鳥的主食,綠啄花吸食或吞食果實消化後會飛至樹上將含有種子的糞便成串排出於橫枝上,因果實具黏性,便附著於該樹上發芽成長,剛好達到桑寄生傳播種子的目的,此為本科鳥類與桑寄生科植物互利共生或共同演化之例。天性活潑好動,成鬆散小群在植株間移動,不易觀察。
幼魚頭部有不規則縱紋,成魚則消失,惟成魚面頰部具細緻花紋;體色多以橘黃至褐紅為主,體背側線上方有一個明顯的小白點,吻端則具一藍色斜紋。
分布區域
西北太平洋,由日本南部至香港,臺灣周邊海域亦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