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柱仙人掌(Hylocereus)屬共有10個品種,花果形態特異,被命名為「Dragon fruits火龍果」又名「紅龍果」,其果實有紅皮白肉、紅皮紅肉、黃皮白肉等,統稱「墨西哥仙人掌果」。在臺灣是近年來新興水果,花朵碩大而美,夜晚開放,具有觀賞價值。
栽培方式
紅龍果花苞在天黑後逐漸開起,到晚上十點左右全開,清晨花逐漸閉合,太陽昇起後花就凋謝,與曇花雖同科不同屬,但是在花的形態、開花時間及花形外觀上均相似。其花長度約40-45公分,全花重達約 350-500公克。授粉成功的花朵,果房在第6天膨大,25天果實開始變紅,約30~40天就能採收。火龍果雖然是食用果實為主,但其花大而美,且為夜晚開放,多株同時開花時,蔚為奇觀。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的林緣活動,飛行快速敏捷,喜歡吸食動物的 排遺、腐果和樹液等,雄蟲常飛至山頂作領域佔有。在臺灣類似的種類是臺灣燦蛺蝶,該種後翅有發達的白色斑紋 ,本種則否,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非休眠的幼蟲形態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有殼斗科的青剛櫟和赤皮, 雌蝶將卵聚產於寄主上有捲曲的葉片裏,卵呈乳白色卵圓形上有微凸的縱稜,幼蟲有群聚性,齡期共分為五齡,終 齡幼蟲翠綠色,頭部具有一對角狀突起,於葉片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像是片翠綠色的葉子。
體長約25cm。顏盤灰色,有暗褐色細斑,邊緣黑褐色。眼暗紅色,具粉紅色的細眼圈。有耳羽,內側灰白色、外側黑褐色。眉至耳羽灰白色,有細斑。頭頂至後枕有不明顯粗黑色縱斑,後枕有若干白斑。環繞後頸有一道淡米黃色頸圈。背面大致為灰褐色,有深褐色細蟲蠹斑。尾羽灰褐色,約有7道深色橫帶。喉米白色,有許多細橫紋。腹面淡灰褐色,密布細褐色蟲蠹斑及多道黑色縱紋。喙灰黑色,基部稍黃。跗蹠被羽,趾裸露黃褐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低海拔的各類樹林,非常適應人類開發過的破碎殘林,而且能居住於大 都市內,在許多都市內樹木並不多的公園或校園都曾發現,甚至在台北市內車水馬龍的行道樹下也曾拾獲幼雛。 完全夜行性,夜間停棲或獵食時選擇較突出的枝頭,也會停在建築物上,因此不難被人找到。 白天躲藏於樹洞、樹葉稍密的樹叢或貼近樹幹的橫枝休眠,小鳥鳥群若發現牠,會群起圍繞叫囂騷擾。警戒時會將身體拉長、耳羽豎高、雙眼微張,保持不動甚久。相當不畏懼人類,常在淺山郊區的道路周遭活動,因此常遭車子輾斃。
體呈紡錘狀但略顯側扁,吻端圓鈍不具明顯之上下頷;眼睛比例小,個體多以特殊脈衝之電流進行定位、定向與溝通;體色多為銀白、蒼灰至灰綠。背鰭與臀鰭皆不具硬棘,軟條數分別為14-19及25-31
分布區域
甘比亞、剛果、塞內加爾國境內之淡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