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高30-100公分,枝直立健壯多肉質,表面有明顯葉痕,老枝木質化。葉片叢生於莖頂呈蓮座形,光線強會使葉片朝心部彎曲,使葉叢呈碗狀。葉片質薄匙形,葉表光滑,葉緣有粗毛,葉長約4公分、寬約1.5公分。原種葉片是翠綠色的,而黑法師這個變種,葉片變成深咖啡色,並有不同葉片大小與葉色深淺變化的園藝品種。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環境,日照越強葉色越深,尤其冬季低溫時施以全日照,葉色會呈現深紫黑色。高溫其生長不良,會有大量落葉與新葉包捲萎縮的現象,可以移至通風涼爽的位置種植。介質乾燥就澆水,夏季高溫期澆水間隔時間可以拉長。秋至春季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
本種為外來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綠島、金門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複眼呈紅色,喜歡於黃昏時段活動直到深夜,平常躲於樹林或蕉園中,飛行活潑快速,停棲時翅膀合攏。成蟲訪花吸蜜,但主要是蕉科植物的花。蕉弄蝶在進入臺灣後,是本島體型最大的弄蝶,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蕉科的台灣芭蕉、香蕉和烹調蕉等,因香蕉為重要經濟作物,所以牠們成為農業害蟲。雌蝶將卵單產或聚產於寄主葉片上,卵剛產為黃色,發育時轉為紅色呈半球狀,上有二十幾條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於寄主表面將葉片捲成似雪茄狀蟲巢。三齡蟲開始體表覆滿終粉狀蠟質代謝物,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佈滿於蛹面和巢內,防止水份入侵。。
害蟲學名:Paracoccus marginatu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朱槿
作物學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作物科別:錦葵科
雌雄鳥同型,冬繁殖羽則略有不同。繁殖羽頭頂暗灰色,背部大致為橄欖褐色,腰、尾上覆羽略帶黃色,尾羽長,褐色,有不明顯的淡色橫斑。臉部灰白色,眼先暗灰色,喉至上胸白色,下胸乳黃色,腹以下淡黃褐色,脇部色略濃。非繁殖羽整體似繁殖羽,但有白色短眉斑,尾羽末端的白色不明顯,且無褐色斑。喙黑色,跗蹠及趾肉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平地及低海拔地區的農墾地、荒地草叢,以平地數量較多,尤其喜愛濃密的草叢及近水的沼澤地。通常單獨活動。雄鳥於春天天候佳時,常挺立於芒草頂端,昂首高歌。冬季則行蹤較為隱密。平常警覺性高,稍有動靜即沒入草中。一般不做長距離飛行,飛行時長尾跟著上下擺動,姿態笨拙遲緩。突然受驚起飛時,大幅拍翅的動作會發出「普、普、」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