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可以長到3公尺以上長度,互生橢圓形葉片有美麗如羽毛的羽狀深裂,葉長3-5公分、寬2-2.5公分。花開於葉腋,有長花梗,喇叭狀花長約4公分,花冠5裂似星形,花徑1.5-2.5公分。花色深紅,另有白色的變種。容易結橢圓形膜質蒴果,內有2-3粒種子。開花期夏季,結果期夏秋季。冬季植株枯死。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且高溫環境,枝條柔弱,必須纏繞支持物才能順利成長。不耐旱,介質乾就澆水。介質在種植前可以先混入長效性綜合肥料,待發芽後可以每週施用一次液體速效性綜合肥料,開始開花後改用液體速效性開花肥料以促進開花。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的林緣活動,飛行活潑敏捷,喜歡吸食動物的 排遺及死屍、腐果和樹液等,雄蟲會至溪邊吸水。本種一般來說數量不多,且飛行快速,不易觀察。在臺灣有一近 似的種類為小雙尾蛺蝶,本種在前翅腹面有多兩枚小黑斑,該種沒有這黑斑,在辨識可由此處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蛹的形態越冬。廣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多種豆科、鼠李科、薔薇科和榆科 ,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面上,卵呈橙黃色近球形,頂部扁平,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頭為矩形上半部有四支長條 突起,終齡幼蟲綠色於寄主枝條或葉下化蛹,蛹為懸蛹,外觀也是綠色為主,像植物的果實。
體長約38cm。頭鼠灰色,頸側及後枕略帶栗紅色及白斑。虹膜褐色,具黃色眼圈。背面及翼暗褐色,有不明顯的褐色橫斑。尾羽褐色,約有五道黑褐色橫帶,最末端白色。頷黑色。腮兩側黑色,呈八字型。喉、頸側及上胸紅褐色,有黑褐色粗縱斑。下胸及腹部白色,有黑褐色橫斑。尾下覆羽白色,或雜有小斑。上喙黑褐色、下喙黃色。腳黃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山地森林,尤其是高大闊葉樹茂密的地帶。繁殖期非常好鳴,但習性隱匿不易見,停棲於森林林冠層,常貼近枝幹利用保護色來隱藏自己。形態非常類似鷹屬猛禽,飛行方式也類似,為演化上的擬態,可能用來嚇走正在孵卵的其它鳥類,以遂行其托卵的目的。
南美產小型脂鯉,泳動行進間多保持挺直之體幹;吻端尖銳,體側具一由吻端延伸至尾柄處及尾鰭下緣的黑色縱帶,成熟雄性個體尾鰭部位偶有紅色斑點
分布區域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巴西、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與蓋亞那境內之淡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