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7
會員總數:115214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57
農業知識家
山藥的種植
發問者:山人
發問日期:2010年03月13日
31728
0
20 人評價
請問種山藥
土要挖多深
間距
每截山藥要如何擺
本篇討論
2 則
達人級會員
小睿睿 發表於 2010/03/15
<<山藥塑料套管優質栽培技術>>
普通方式種植山藥,容易出現多毛、表皮粗糙、彎曲和分杈等現象,嚴重影響山藥的產量和商品性。 而採用塑料套管栽培山藥,不僅可解決上述問題,提高山藥的商品性,而且山藥傷損數量大幅度減少,同時具有產量高、質量好、省工省時、收穫方便、一次投資多次使用等優點。 其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一、品種選擇選擇豐產、抗病、形狀和表皮特徵優良的長柱形山藥品種,其塊莖長度在1m以上。
常用的品種有:細毛長山藥、嘉祥長山藥、沛縣長山藥等。
二、種植前的準備
1.選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沙壤土地塊栽培山藥。
2.加工塑料套管:選用內徑6--7cm的硬塑料管,用手鋸鋸成長1m的小段,並縱剖一刀(將管分為兩半),然後在塑料管的一端距端口20cm處向端口斜切,將端口切成馬蹄形。 再從塑料管的另一端至中間部位,用手鑽或電鑽打孔,孔徑為1cm,間距3cm,每排打6個孔,共打4排。 加工成的塑料套管可以使用6--8a。
3.挖溝埋套管:一般在4月份土壤解凍後,挖山藥溝,溝寬30--40cm,深50--60cm,間距60cm。 挖時要分層取土,以便回填。 填平溝底,將塑料套管按30cm間距均勻擺放,使切口一端向上,再回填土層15cm厚,邊踏實,邊把塑料套管按60度角的斜度排成一排,上端平齊。 然後再回填土層10--15cm,踏實後填入—半熟土(不要踏踩),之後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4000kg,把施入的有機肥和土混勻後,再用熟土把山藥溝填平。
4.整畦作標記:每2行山藥做一個平畦,畦寬1.4--1.5m。 做畦前,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2000kg,深翻後整平畦面。 在畦的兩端、塑料套管的行線上作標記,以便播種時查找塑料套管。
三、種薯製備山藥種薯製備,首先使用山藥豆製備一次種薯,然後連續3a左右使用山藥段子作為種薯,可以有效地防止山藥種薯的退化。 |
1. 使用秋季收穫的山藥豆(氣生莖),按株距3cm播種,翌年秋天可收穫長20--30cm的山藥塊莖,用整個塊莖作種薯。
2. 山藥段子是在收穫山藥時從塊莖上截取上端有芽的部分,長20cm,質量50g左右。 播前曬晾,以便使傷口癒合,然後層積存放,存放時要注意防凍。
四、適期播種:
1.選種:山藥豆製備的種薯要色澤鮮豔,頂芽飽滿,塊莖粗壯,瘤稀,根少,無病蟲害,不腐爛,未受凍,重150g左右。 用山藥段子播種要求其直徑在3cm以上,長度為15--20cm。
2.催芽:播種前15--20d,取出層積存放的山藥段子,放在25--28℃的環境中培沙3--5cm催芽。 催芽時可使用陽畦或小拱棚,陽畦或小拱棚要始終密閉保溫。 當山藥幼芽從沙中露出時即可播種。
3.播期:山藥不耐霜凍,因此播種時期要以終霜後為宜,山東地區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
4.播種:先用鋤頭沿標記行開溝,溝深8--10cm,找到塑料套管,然後澆水。 水滲完後,將種薯插入管中,約露出管口3--5cm先把濕土覆蓋在種薯上,再覆蓋一層乾土,等水浸透乾土後,用乾土把種植溝覆平。
五、種植後管理:
1.中耕:中耕不僅可以保墒,同時可以提高地溫,促進山藥出土。 播種後要及時中耕1--2次,出土後為防止滋生雜草,仍要進行2--3次淺中耕。 中耕時,距離山藥近的地方要淺,離山藥遠的地方要深。 隨著山藥的長大,中耕時宜遠離山藥。
2.搭架:當山藥莖蔓長至30cm長時,要搭“人”字架,架高1.5--2.0m,並且要牢固,以防被風吹倒。要及時引蔓上架,一般不摘除側枝,但要及時摘除不作留種用的氣生莖,氣生莖數量過多會影響山藥塊莖的膨大。
3.澆水:當山藥莖蔓長到1m左右時澆第1次水。 此次澆水不宜過早,否則會延緩根系生長。 水量宜小,不宜大水漫灌。 7--10d後澆第2次水,水量可大些。 以後澆水以保持土壤見乾見濕為宜。 當主蔓長到架頂,植株底部開始產生側枝時,要保持土壤濕潤。
4.追肥:一般在第2次或第3次澆水時進行第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kg。 在山藥豆開始膨大時進行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鉀複合肥30kg。 在山藥豆長成,有的山藥豆開始脫落時進行第3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鉀複合肥20kg。
5.防病治虫:山藥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斑病、莖腐病和根結線蟲病。 防治炭疽病和葉斑病可選用70%代森錳鋅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用75%百菌清600倍液灌根防治莖腐病;防治根結線蟲病時,可以使用30%剋菌丹,每667平方米用量為1kg,播種前混入土壤中消毒。 蟲害主要有菜葉蜂和溝金針蟲等,防治菜葉蜂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溝金針蟲用辛硫磷800倍液灌根。
六、及時收穫10月下旬,地上部莖葉枯死時採收。 收穫時,先清除支架和莖蔓,自山藥溝的一側挖土,直到塑料套管全部露出,把山藥和塑料套管一起取下,打開塑料套管取出山藥即可。
普通方式種植山藥,容易出現多毛、表皮粗糙、彎曲和分杈等現象,嚴重影響山藥的產量和商品性。 而採用塑料套管栽培山藥,不僅可解決上述問題,提高山藥的商品性,而且山藥傷損數量大幅度減少,同時具有產量高、質量好、省工省時、收穫方便、一次投資多次使用等優點。 其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一、品種選擇選擇豐產、抗病、形狀和表皮特徵優良的長柱形山藥品種,其塊莖長度在1m以上。
常用的品種有:細毛長山藥、嘉祥長山藥、沛縣長山藥等。
二、種植前的準備
1.選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沙壤土地塊栽培山藥。
2.加工塑料套管:選用內徑6--7cm的硬塑料管,用手鋸鋸成長1m的小段,並縱剖一刀(將管分為兩半),然後在塑料管的一端距端口20cm處向端口斜切,將端口切成馬蹄形。 再從塑料管的另一端至中間部位,用手鑽或電鑽打孔,孔徑為1cm,間距3cm,每排打6個孔,共打4排。 加工成的塑料套管可以使用6--8a。
3.挖溝埋套管:一般在4月份土壤解凍後,挖山藥溝,溝寬30--40cm,深50--60cm,間距60cm。 挖時要分層取土,以便回填。 填平溝底,將塑料套管按30cm間距均勻擺放,使切口一端向上,再回填土層15cm厚,邊踏實,邊把塑料套管按60度角的斜度排成一排,上端平齊。 然後再回填土層10--15cm,踏實後填入—半熟土(不要踏踩),之後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4000kg,把施入的有機肥和土混勻後,再用熟土把山藥溝填平。
4.整畦作標記:每2行山藥做一個平畦,畦寬1.4--1.5m。 做畦前,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2000kg,深翻後整平畦面。 在畦的兩端、塑料套管的行線上作標記,以便播種時查找塑料套管。
三、種薯製備山藥種薯製備,首先使用山藥豆製備一次種薯,然後連續3a左右使用山藥段子作為種薯,可以有效地防止山藥種薯的退化。 |
1. 使用秋季收穫的山藥豆(氣生莖),按株距3cm播種,翌年秋天可收穫長20--30cm的山藥塊莖,用整個塊莖作種薯。
2. 山藥段子是在收穫山藥時從塊莖上截取上端有芽的部分,長20cm,質量50g左右。 播前曬晾,以便使傷口癒合,然後層積存放,存放時要注意防凍。
四、適期播種:
1.選種:山藥豆製備的種薯要色澤鮮豔,頂芽飽滿,塊莖粗壯,瘤稀,根少,無病蟲害,不腐爛,未受凍,重150g左右。 用山藥段子播種要求其直徑在3cm以上,長度為15--20cm。
2.催芽:播種前15--20d,取出層積存放的山藥段子,放在25--28℃的環境中培沙3--5cm催芽。 催芽時可使用陽畦或小拱棚,陽畦或小拱棚要始終密閉保溫。 當山藥幼芽從沙中露出時即可播種。
3.播期:山藥不耐霜凍,因此播種時期要以終霜後為宜,山東地區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
4.播種:先用鋤頭沿標記行開溝,溝深8--10cm,找到塑料套管,然後澆水。 水滲完後,將種薯插入管中,約露出管口3--5cm先把濕土覆蓋在種薯上,再覆蓋一層乾土,等水浸透乾土後,用乾土把種植溝覆平。
五、種植後管理:
1.中耕:中耕不僅可以保墒,同時可以提高地溫,促進山藥出土。 播種後要及時中耕1--2次,出土後為防止滋生雜草,仍要進行2--3次淺中耕。 中耕時,距離山藥近的地方要淺,離山藥遠的地方要深。 隨著山藥的長大,中耕時宜遠離山藥。
2.搭架:當山藥莖蔓長至30cm長時,要搭“人”字架,架高1.5--2.0m,並且要牢固,以防被風吹倒。要及時引蔓上架,一般不摘除側枝,但要及時摘除不作留種用的氣生莖,氣生莖數量過多會影響山藥塊莖的膨大。
3.澆水:當山藥莖蔓長到1m左右時澆第1次水。 此次澆水不宜過早,否則會延緩根系生長。 水量宜小,不宜大水漫灌。 7--10d後澆第2次水,水量可大些。 以後澆水以保持土壤見乾見濕為宜。 當主蔓長到架頂,植株底部開始產生側枝時,要保持土壤濕潤。
4.追肥:一般在第2次或第3次澆水時進行第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kg。 在山藥豆開始膨大時進行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鉀複合肥30kg。 在山藥豆長成,有的山藥豆開始脫落時進行第3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鉀複合肥20kg。
5.防病治虫:山藥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斑病、莖腐病和根結線蟲病。 防治炭疽病和葉斑病可選用70%代森錳鋅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用75%百菌清600倍液灌根防治莖腐病;防治根結線蟲病時,可以使用30%剋菌丹,每667平方米用量為1kg,播種前混入土壤中消毒。 蟲害主要有菜葉蜂和溝金針蟲等,防治菜葉蜂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溝金針蟲用辛硫磷800倍液灌根。
六、及時收穫10月下旬,地上部莖葉枯死時採收。 收穫時,先清除支架和莖蔓,自山藥溝的一側挖土,直到塑料套管全部露出,把山藥和塑料套管一起取下,打開塑料套管取出山藥即可。
0
(1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簡丹 發表於 2010/03/14
山藥之栽培與管理
1.生產環境條件:
山藥之生產環境要求溫暖氣候,極適合在台灣栽培生產。慎選高產優質且抗病蟲之適當品種,為山藥產業發展之首要關鍵。通常利用其30~80 g左右的薯塊,於每年清明節或2~4月間進行無性繁殖,此時期溫度正逐漸上升,種薯即萌芽出土,其發芽適溫約為17~180C左右;莖蔓生長適溫約為25~260C;新薯塊之發育適溫約為22~230C,故每年於11~12月間,塊莖之生長發育與充實將達到最高峰。就整個山藥生長期而言,溫度太高、太低或乾旱太久,將不利其生長發育;就雨量而言,在600至3,000mm之降雨量地區,均可栽植山藥。
2.種薯準備與催芽:
栽培山藥通常利用薯塊進行無性繁殖,也有利用零餘子、種子或扦插枝條培育新苗。分切種薯時,宜在晴天選取無病蟲害之塊莖進行,切口愈小愈好,且應立即沾上草木灰,以促進切面木栓化,長形山藥之切口方向宜與薯條成垂直。種薯經過催芽後再種植,可使發芽快又整齊,減少缺株現象。催芽方法可將分切薯塊埋在濕沙裡,外用塑膠布覆蓋即可;或將分切種薯先置於冰箱中冷藏,待薯塊出現芽點時,再取出定植。利用零餘子培育新苗時,若其重量小於10 g時,將需經2~3年先培育種薯,再進行經濟生產。定植之株距約為30cm,行距可為100~150cm。
3.塑膠穴管誘導栽培:
山藥之種植方式可分為一般種植及塑膠穴管(天溝)兩種。除了山藥台農1 號等短圓形山藥之外,前述之其他14個山藥新品種系均應儘量採用塑膠穴管誘導栽培。栽培場所之土壤宜疏鬆、深厚且排水良好,一般以砂質壤土較宜,富含有機質者尤佳。種植後應覆蓋塑膠布,以防雜草;並立支架,以利通風及植株伸展。利用穴管栽培,除了可促進產量之外,另可改良山藥塊莖之外表形狀,就薯形之整齊程度、薯皮之光滑、田間採收之省工以及採收時塊莖之破損率而言,以穴管栽培之山藥都佔盡優勢,其採收塊莖破損率近乎0%,遠非一般無穴管方式塊莖破損達35%以上所可比擬,深具栽培參考利用價值。
5.病蟲害防治:
以往山藥病蟲害之調查與防治資料極為缺乏,惟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2003年出版「植物保護技術專刊系列5山藥篇」,曾詳列九種山藥病害:葉斑病、莖枯病、炭疽病、萎凋病、白絹病、疫病、銹病、灰斑病、線蟲等,七種病毒病:山藥壞疽嵌紋病毒(CYNMV)、胡瓜嵌紋病毒(CMV)、大薯桿狀病毒(DaBV)、薯蕷潛隱病毒(DLV)、薯蕷嵌紋病毒(YMV)、薯蕷微嵌紋病毒(YMMV)、日本山藥嵌紋病毒(JYMV),以及十種山藥蟲害:黑盲樁象、薊馬、螺旋粉蝨、粉介殼蟲、神澤氏葉蟎、長頸金花蟲、斜絞夜蛾、黃腹斜紋天蛾、根蟎、金龜子等。針對山藥病害而言,目前核准之藥劑為40%腐絕可濕性粉劑,但應少施或不施,其替代措施可於整地時施用孫黃(SH)添加物,或利用溫湯浸種方式,或應用蝦蟹殼粉40%、糖蜜5%、蓖麻粕40%、海草粉10%、黃豆粉5%與幾丁質分解性放射線菌混合成之生物製劑LT-M,可有效減少線蟲危害;目前防治病害之主要策略,應以栽培抗病品種為主,且須配合適當之管理作業。針對病毒病而言,確保種薯的健康是防治第一要務,由毒素病地區引種時,檢疫更須嚴格。使用4.5%印楝素1,000至2,000倍或苦楝油500倍,可得到較妤之蟲害防治效果,使用有色黏紙誘殺成蟲效果亦佳,另應清除病株可避免擴散至其他植株繼續為害。利用生物防治方面,目前已發現有多種捕食性樁象、草蛉、薊馬、捕植蟎類以及寄生蜂等天敵,惟其使用技術尚須進一步研究探討。
1.生產環境條件:
山藥之生產環境要求溫暖氣候,極適合在台灣栽培生產。慎選高產優質且抗病蟲之適當品種,為山藥產業發展之首要關鍵。通常利用其30~80 g左右的薯塊,於每年清明節或2~4月間進行無性繁殖,此時期溫度正逐漸上升,種薯即萌芽出土,其發芽適溫約為17~180C左右;莖蔓生長適溫約為25~260C;新薯塊之發育適溫約為22~230C,故每年於11~12月間,塊莖之生長發育與充實將達到最高峰。就整個山藥生長期而言,溫度太高、太低或乾旱太久,將不利其生長發育;就雨量而言,在600至3,000mm之降雨量地區,均可栽植山藥。
2.種薯準備與催芽:
栽培山藥通常利用薯塊進行無性繁殖,也有利用零餘子、種子或扦插枝條培育新苗。分切種薯時,宜在晴天選取無病蟲害之塊莖進行,切口愈小愈好,且應立即沾上草木灰,以促進切面木栓化,長形山藥之切口方向宜與薯條成垂直。種薯經過催芽後再種植,可使發芽快又整齊,減少缺株現象。催芽方法可將分切薯塊埋在濕沙裡,外用塑膠布覆蓋即可;或將分切種薯先置於冰箱中冷藏,待薯塊出現芽點時,再取出定植。利用零餘子培育新苗時,若其重量小於10 g時,將需經2~3年先培育種薯,再進行經濟生產。定植之株距約為30cm,行距可為100~150cm。
3.塑膠穴管誘導栽培:
山藥之種植方式可分為一般種植及塑膠穴管(天溝)兩種。除了山藥台農1 號等短圓形山藥之外,前述之其他14個山藥新品種系均應儘量採用塑膠穴管誘導栽培。栽培場所之土壤宜疏鬆、深厚且排水良好,一般以砂質壤土較宜,富含有機質者尤佳。種植後應覆蓋塑膠布,以防雜草;並立支架,以利通風及植株伸展。利用穴管栽培,除了可促進產量之外,另可改良山藥塊莖之外表形狀,就薯形之整齊程度、薯皮之光滑、田間採收之省工以及採收時塊莖之破損率而言,以穴管栽培之山藥都佔盡優勢,其採收塊莖破損率近乎0%,遠非一般無穴管方式塊莖破損達35%以上所可比擬,深具栽培參考利用價值。
5.病蟲害防治:
以往山藥病蟲害之調查與防治資料極為缺乏,惟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2003年出版「植物保護技術專刊系列5山藥篇」,曾詳列九種山藥病害:葉斑病、莖枯病、炭疽病、萎凋病、白絹病、疫病、銹病、灰斑病、線蟲等,七種病毒病:山藥壞疽嵌紋病毒(CYNMV)、胡瓜嵌紋病毒(CMV)、大薯桿狀病毒(DaBV)、薯蕷潛隱病毒(DLV)、薯蕷嵌紋病毒(YMV)、薯蕷微嵌紋病毒(YMMV)、日本山藥嵌紋病毒(JYMV),以及十種山藥蟲害:黑盲樁象、薊馬、螺旋粉蝨、粉介殼蟲、神澤氏葉蟎、長頸金花蟲、斜絞夜蛾、黃腹斜紋天蛾、根蟎、金龜子等。針對山藥病害而言,目前核准之藥劑為40%腐絕可濕性粉劑,但應少施或不施,其替代措施可於整地時施用孫黃(SH)添加物,或利用溫湯浸種方式,或應用蝦蟹殼粉40%、糖蜜5%、蓖麻粕40%、海草粉10%、黃豆粉5%與幾丁質分解性放射線菌混合成之生物製劑LT-M,可有效減少線蟲危害;目前防治病害之主要策略,應以栽培抗病品種為主,且須配合適當之管理作業。針對病毒病而言,確保種薯的健康是防治第一要務,由毒素病地區引種時,檢疫更須嚴格。使用4.5%印楝素1,000至2,000倍或苦楝油500倍,可得到較妤之蟲害防治效果,使用有色黏紙誘殺成蟲效果亦佳,另應清除病株可避免擴散至其他植株繼續為害。利用生物防治方面,目前已發現有多種捕食性樁象、草蛉、薊馬、捕植蟎類以及寄生蜂等天敵,惟其使用技術尚須進一步研究探討。
1
(9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Klein 發表於 2014/06/15
謝謝指教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下一篇
清明雨、毒死鬼,是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