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7
會員總數:115211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57
農業知識家
鱸魚適合哪種氣候生長環境
發問者:啊雯
發問日期:2011年10月21日
26956
0
58 人評價
提供的資訊越多越好
本篇討論
6 則
高手級會員
sianbin 發表於 2024/11/17
鱸魚(如**金目鱸**或亞洲鱸魚)適合的生長氣候和環境有以下特徵:
### **1. 水溫需求**
- 最適水溫範圍:**28°C ~ 32°C**。
- 在這個範圍內,鱸魚的食慾旺盛,生長速度最快。
- 生存水溫範圍:**15°C ~ 36°C**。
- 水溫低於15°C時,鱸魚進食減少,生長停滯,長期處於低溫可能導致死亡。
- 水溫超過36°C時,魚的代謝壓力增加,易造成缺氧和死亡。
### **2. 水質條件**
- 鹽度:鱸魚能適應**淡水到半鹹水**(0‰ ~ 30‰),但成長最快的環境是**10‰ ~ 20‰**的半鹹水。
- 溶氧:**5 mg/L以上**為最佳,低於3 mg/L容易出現浮頭和死亡。
- pH值:**6.5 ~ 8.5**為適宜範圍,過酸或過鹼的環境會影響魚的代謝功能。
### **3. 氣候需求**
- **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最適合鱸魚生長,這些地區的氣溫穩定且相對溫暖。
- 例如台灣的南部地區(如屏東、高雄)或沿海地帶,由於氣候溫暖,水溫穩定,適合鱸魚全年養殖。
- 冬季若氣溫低於15°C,建議採用**溫室養殖**或加溫設備,確保魚群正常生長。
### **4. 流水與池塘環境**
- 鱸魚需要適當的水體流動以促進氧氣交換和代謝廢物排除。
- **池塘養殖**、**流水養殖**或**網箱養殖**都適合,但需定期檢查水質,避免污染和病害。
### **5. 預防環境應激**
- 鱸魚對快速環境變化(如水溫、鹽度)較敏感,需避免突然換水或移動,減少應激反應。
- 維持穩定的氣候和水質環境是關鍵。
### **6. 生態考量**
- 鱸魚喜好溫暖水域,冬季寒冷地區(如北台灣)可使用人工加熱或養殖溫水魚塘。
- 在高密度養殖環境中,需特別注意氧氣供應、飼料投放和病害控制。
### **總結**
鱸魚適合在**28°C ~ 32°C的熱帶或亞熱帶氣候**中生長,對水溫和水質要求穩定,且能適應淡水和半鹹水環境。台灣南部的溫暖氣候、沿海鹽度適中的水域,以及採用人工調控的溫室養殖系統,都是適合鱸魚生長的理想條件。
### **1. 水溫需求**
- 最適水溫範圍:**28°C ~ 32°C**。
- 在這個範圍內,鱸魚的食慾旺盛,生長速度最快。
- 生存水溫範圍:**15°C ~ 36°C**。
- 水溫低於15°C時,鱸魚進食減少,生長停滯,長期處於低溫可能導致死亡。
- 水溫超過36°C時,魚的代謝壓力增加,易造成缺氧和死亡。
### **2. 水質條件**
- 鹽度:鱸魚能適應**淡水到半鹹水**(0‰ ~ 30‰),但成長最快的環境是**10‰ ~ 20‰**的半鹹水。
- 溶氧:**5 mg/L以上**為最佳,低於3 mg/L容易出現浮頭和死亡。
- pH值:**6.5 ~ 8.5**為適宜範圍,過酸或過鹼的環境會影響魚的代謝功能。
### **3. 氣候需求**
- **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最適合鱸魚生長,這些地區的氣溫穩定且相對溫暖。
- 例如台灣的南部地區(如屏東、高雄)或沿海地帶,由於氣候溫暖,水溫穩定,適合鱸魚全年養殖。
- 冬季若氣溫低於15°C,建議採用**溫室養殖**或加溫設備,確保魚群正常生長。
### **4. 流水與池塘環境**
- 鱸魚需要適當的水體流動以促進氧氣交換和代謝廢物排除。
- **池塘養殖**、**流水養殖**或**網箱養殖**都適合,但需定期檢查水質,避免污染和病害。
### **5. 預防環境應激**
- 鱸魚對快速環境變化(如水溫、鹽度)較敏感,需避免突然換水或移動,減少應激反應。
- 維持穩定的氣候和水質環境是關鍵。
### **6. 生態考量**
- 鱸魚喜好溫暖水域,冬季寒冷地區(如北台灣)可使用人工加熱或養殖溫水魚塘。
- 在高密度養殖環境中,需特別注意氧氣供應、飼料投放和病害控制。
### **總結**
鱸魚適合在**28°C ~ 32°C的熱帶或亞熱帶氣候**中生長,對水溫和水質要求穩定,且能適應淡水和半鹹水環境。台灣南部的溫暖氣候、沿海鹽度適中的水域,以及採用人工調控的溫室養殖系統,都是適合鱸魚生長的理想條件。
0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WeiChen 發表於 2024/11/13
鱸魚品種多,如果是常見的七星鱸,生棲環境屬亞熱帶或溫帶。
0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rueu 發表於 2024/11/09
目前現有、加州鱸可耐溫5°C~38°C至於養殖適溫約18°~24°C為合、(美國大嘴鱸balck bus)、非洲鱸適溫於38°C~20°C養殖室溫約38°~24°C較好!(較少)、進口改良之四線銀鱸適溫約8°~36°C養殖溫度約12°~26°C較好!(俗稱銀花)、以下為本土魚種有(可海水淡化改良養殖有)金目鱸(翹嘴鱸)、七星鱸(七星仔)、在台灣均可自體(行)存活!(水質OK下)適溫約5℃~36℃。養殖約18℃~25℃。
0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張先生 發表於 2023/10/25
拒絕廢話:
1.你的的鱸魚資訊全在(台灣淡水魚苗網)裡面有各種鱸魚養殖方式養殖環境教學與餵食魚飼料等等資料
?金目鱸魚 ( 尖嘴鱸魚 )
https://bitly.ws/WpU8
?七星鱸魚 ( 青鱸魚 )
https://bitly.ws/XEe8
?加州鱸魚 ( 大口鱸魚 )
https://bitly.ws/XEeh
?寶石鱸魚 ( 寶石斑魚 )
https://bitly.ws/XEeo
?澳洲銀鱸魚 ( 甘旨魚 )
https://bitly.ws/XEew
➤另外對於其他魚種魚苗介紹與養殖繁殖資料,各種專業魚飼料,性趣全在台灣淡水魚苗網提共參考:
https://fishw99176.com
有各種魚苗、魚種、觀賞魚、食用魚、魚花、魚線、魚卵、魚苗介紹、各種魚種介紹養殖辦法、還有魚飼料、養殖設備很齊全、魚苗放生放流、購買魚苗流程都很詳細,老闆電話是0918-255-136,名片同時附上,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1.你的的鱸魚資訊全在(台灣淡水魚苗網)裡面有各種鱸魚養殖方式養殖環境教學與餵食魚飼料等等資料
?金目鱸魚 ( 尖嘴鱸魚 )
https://bitly.ws/WpU8
?七星鱸魚 ( 青鱸魚 )
https://bitly.ws/XEe8
?加州鱸魚 ( 大口鱸魚 )
https://bitly.ws/XEeh
?寶石鱸魚 ( 寶石斑魚 )
https://bitly.ws/XEeo
?澳洲銀鱸魚 ( 甘旨魚 )
https://bitly.ws/XEew
➤另外對於其他魚種魚苗介紹與養殖繁殖資料,各種專業魚飼料,性趣全在台灣淡水魚苗網提共參考:
https://fishw99176.com
有各種魚苗、魚種、觀賞魚、食用魚、魚花、魚線、魚卵、魚苗介紹、各種魚種介紹養殖辦法、還有魚飼料、養殖設備很齊全、魚苗放生放流、購買魚苗流程都很詳細,老闆電話是0918-255-136,名片同時附上,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0
(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壹任 發表於 2011/10/24
目前現有、加州鱸可耐溫5°C~38°C至於養殖適溫約18°~24°C為合、(美國大嘴鱸balck bus)、非洲鱸適溫於38°C~20°C養殖室溫約38°~24°C較好!(較少)、進口改良之四線銀鱸適溫約8°~36°C養殖溫度約12°~26°C較好!(俗稱銀花)、以下為本土魚種有(可海水淡化改良養殖有)金目鱸(翹嘴鱸)、七星鱸(七星仔)、在台灣均可自體(行)存活!(水質OK下)適溫約5℃~36℃。養殖約18℃~25℃。
1
(2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寫淞 發表於 2011/11/01
發表值得參考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會誠 發表於 2011/10/21
臺灣鱸魚的養殖種類,包括;金目鱸、七星鱸、美洲鱸(大口鱸)、條紋鱸(線鱸)及銀鱸等,金目鱸及七星鱸為本地品種,但因臺灣之金目鱸繁殖季節較晚的緣故,金目鱸的仔魚在年底或年初時,由東南亞國家進口,而美洲鱸及條紋鱸為由美洲引進的養殖魚種,其中條紋鱸為由純種的條紋鱸及白鱸的雜交子代,銀鱸為由澳洲引進。
這些種類中金目鱸及七星鱸為在海中產卵,其幼魚再溯河至淡水域成長,故養殖在淡水或低鹽度的環境比高鹽的環境快,純種的條紋鱸生活在淡水域及沿岸海域間,其和白鱸的雜交子代,養殖在淡水及低鹽度的環境亦較為適宜,銀鱸及美洲鱸為淡水魚,故欲養殖上述魚種前亦應注意鹽度是否適合的問題。
二、放養前應注意事項
魚苗放養前,池塘應該有充份的曝曬,每分地並各施放20-30公斤的石灰和 10-15公斤的茶粕,然後注入新水,水位至少可以淹滿池底,以殺除池塘中的病害,石灰具有殺菌作用及穩定酸鹼度(pH值),而茶柏除具有殺菌及殺除雜魚外,其所浸出的有機物質,經分解後亦可作為藻類繁殖的養份。待藻類繁殖至深綠色以後,再將水位慢慢提高,直至水色穩定後再購買欲養殖的魚苗放養於池中。由施放石灰及茶粕、注水後至放養魚苗所需要的時間,依季節而不同,一般為10-14天左右,較謹慎的作法,可以在池中設置小箱網,先放置少數魚苗,以觀察其是否會有攝食的行為,經2-3天後,如果一切正常,即可將所要養殖的魚苗全部放養於池中。
養魚之首要工作為如何『養水』或『做水』,即如何維持有益於養殖魚種生存、成長及防止疾病發生的微細藻類之恆定。如果池水可以維持在適當的水色,則養魚已經成功了一半,對養殖有益的藻類,以微細的單細胞綠球藻最好,因為其增殖的速度慢,且較為穩定,比較不會突然衰亡,在綠藻濃密的環境中,亦較不會使池魚羅患氣泡病。池中的綠水之透明度可維持在30-40公分間,池魚在適當的藻類濃度下攝餌較能正常,不會受驚嚇,增加其穩定性。綠藻成為池中的優勢種,可以抑制其他對池魚有害的藻種以及病原菌發生。綠藻可以吸收經細菌分解的排泄物所形成之養分,使魚池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有利於池魚的生存。藻類將衰敗前水面會滋生較多的氣泡,水色亦稍會變黃,可以排除一部份的池水再注入新水或施放化學肥,如果鄰池有較好的藻水,亦可利用池塘間的聯通管引進較佳的藻水。由於茶粕中所含的皂精,會殺除魚類,故放養魚苗後,絕對不可以再施放茶粕,否則會將所放養的魚類殺死,這是養蝦和養魚在池塘管理方面不一樣的地方。
四、養殖期後段養殖管理應注意事項
池塘養殖一段時間後,會因池魚的糞便及殘餌之堆積導致池底惡化的現象,故必須定期灑佈沸石粉,以改善池底的底質,灑佈沸石粉因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故比石灰更具效果,但石灰因有強力維持酸鹼值的功用,在下雨時或下雨後,灑佈效果較佳。每分地每2週可定期灑佈一包的沸石粉,如果放養的密度較高,灑佈沸石粉的次數必須增多。
由於養殖池中經常保持適當的藻類濃度,而這些藻類在白天有陽光存在時會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晚間行異化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故夜間在高密度的養殖下,必須使用水車,使池水與空氣接觸的機會增加,方能保持適當的氧氣濃度,一般水中的溶氧如果低於3ppm以下時,即會對池魚造成緊迫的現象。夏季陽光很強,池中如有濃密的浮游生物存在,由於光照度強,溫度高,故藻類行光合作用等代謝作用相當旺盛,會釋出氧氣,使池中的氧氣達到過飽合的程度,有時甚至會達到15ppm,會造成池魚的不適或產生氣泡病,而正常的情況只有5-7ppm。水中的pH值如果高於 9以上,對魚兒就會造成不適或間接導致疾病的發生。此外,陽光強的季節,會造成表層水溫迅速增高,而底部水溫仍然很低,因此產生溫度躍層,亦使空氣中的氧氣不易進入中下層的水中,因溫差的關係,亦會造成池魚的不適,降低抗病力,此種現象均發生在春夏交換及白天與晚上氣溫相差太大之季節,故此種情況下,即使在白天,亦應至少保持一部水車的轉動。
夏季期間,常有低氣壓籠罩臺灣地區或刮起濕悶熱的南風,此種環境條件下,空氣中的氧氣不容易溶入水中,而池中的氧氣亦較會進入空氣中,一般養殖業者所謂的地熱,亦較會在此時期發生,常造成池魚泛池,此種情況最好要注入新鮮水及保持水車的轉動,尤其養殖期間有橫跨冬季期間的養殖池尤應注意。
五、收穫階段應注意事項
養殖魚類,如果面臨市場需求不高或體型差異懸殊時,必須進行輪捕出售,經過捕撈、篩選的過程,可能造成魚體皮膚的受傷或緊迫,如果被捕抓的池魚,沒被全部出售,又被放入養殖池中,容易在捕抓後的1週內發生疾病,造成嚴重的傷亡,此種現象乃被捕抓的池魚因受傷或受驚嚇,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所致,將鹽度降低至15-20%間,可使受傷的魚兒之外傷迅速恢復。此外,捕撈池魚時,水車擺動的方位不可任意改變,避免使平常堆積在池中的污物揚起,導致水質惡化,而造成泛池,故應適度的注入新水,尤其已經養殖較長的時間,且在悶熱的季節,最易發生上述情形。
六、其他應注意事項
甲殼類的寄生蟲,如魚蝨等,可利用有機磷劑,如馬速展等藥浴,原生動物如白點蟲及卵形鞭毛蟲等寄生蟲,可用1ppm的硫酸銅或30ppm福馬林藥浴,但因福馬林會耗氧,故藥浴6小時後,要開始注入新水,並降低藥物濃度,以免泛池,細菌性的疾病可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病毒性的疾病必須以斷食法,使池魚自然產生抗體後,慢慢恢復抵抗力,會自然康復。
這些種類中金目鱸及七星鱸為在海中產卵,其幼魚再溯河至淡水域成長,故養殖在淡水或低鹽度的環境比高鹽的環境快,純種的條紋鱸生活在淡水域及沿岸海域間,其和白鱸的雜交子代,養殖在淡水及低鹽度的環境亦較為適宜,銀鱸及美洲鱸為淡水魚,故欲養殖上述魚種前亦應注意鹽度是否適合的問題。
二、放養前應注意事項
魚苗放養前,池塘應該有充份的曝曬,每分地並各施放20-30公斤的石灰和 10-15公斤的茶粕,然後注入新水,水位至少可以淹滿池底,以殺除池塘中的病害,石灰具有殺菌作用及穩定酸鹼度(pH值),而茶柏除具有殺菌及殺除雜魚外,其所浸出的有機物質,經分解後亦可作為藻類繁殖的養份。待藻類繁殖至深綠色以後,再將水位慢慢提高,直至水色穩定後再購買欲養殖的魚苗放養於池中。由施放石灰及茶粕、注水後至放養魚苗所需要的時間,依季節而不同,一般為10-14天左右,較謹慎的作法,可以在池中設置小箱網,先放置少數魚苗,以觀察其是否會有攝食的行為,經2-3天後,如果一切正常,即可將所要養殖的魚苗全部放養於池中。
養魚之首要工作為如何『養水』或『做水』,即如何維持有益於養殖魚種生存、成長及防止疾病發生的微細藻類之恆定。如果池水可以維持在適當的水色,則養魚已經成功了一半,對養殖有益的藻類,以微細的單細胞綠球藻最好,因為其增殖的速度慢,且較為穩定,比較不會突然衰亡,在綠藻濃密的環境中,亦較不會使池魚羅患氣泡病。池中的綠水之透明度可維持在30-40公分間,池魚在適當的藻類濃度下攝餌較能正常,不會受驚嚇,增加其穩定性。綠藻成為池中的優勢種,可以抑制其他對池魚有害的藻種以及病原菌發生。綠藻可以吸收經細菌分解的排泄物所形成之養分,使魚池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有利於池魚的生存。藻類將衰敗前水面會滋生較多的氣泡,水色亦稍會變黃,可以排除一部份的池水再注入新水或施放化學肥,如果鄰池有較好的藻水,亦可利用池塘間的聯通管引進較佳的藻水。由於茶粕中所含的皂精,會殺除魚類,故放養魚苗後,絕對不可以再施放茶粕,否則會將所放養的魚類殺死,這是養蝦和養魚在池塘管理方面不一樣的地方。
四、養殖期後段養殖管理應注意事項
池塘養殖一段時間後,會因池魚的糞便及殘餌之堆積導致池底惡化的現象,故必須定期灑佈沸石粉,以改善池底的底質,灑佈沸石粉因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故比石灰更具效果,但石灰因有強力維持酸鹼值的功用,在下雨時或下雨後,灑佈效果較佳。每分地每2週可定期灑佈一包的沸石粉,如果放養的密度較高,灑佈沸石粉的次數必須增多。
由於養殖池中經常保持適當的藻類濃度,而這些藻類在白天有陽光存在時會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晚間行異化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故夜間在高密度的養殖下,必須使用水車,使池水與空氣接觸的機會增加,方能保持適當的氧氣濃度,一般水中的溶氧如果低於3ppm以下時,即會對池魚造成緊迫的現象。夏季陽光很強,池中如有濃密的浮游生物存在,由於光照度強,溫度高,故藻類行光合作用等代謝作用相當旺盛,會釋出氧氣,使池中的氧氣達到過飽合的程度,有時甚至會達到15ppm,會造成池魚的不適或產生氣泡病,而正常的情況只有5-7ppm。水中的pH值如果高於 9以上,對魚兒就會造成不適或間接導致疾病的發生。此外,陽光強的季節,會造成表層水溫迅速增高,而底部水溫仍然很低,因此產生溫度躍層,亦使空氣中的氧氣不易進入中下層的水中,因溫差的關係,亦會造成池魚的不適,降低抗病力,此種現象均發生在春夏交換及白天與晚上氣溫相差太大之季節,故此種情況下,即使在白天,亦應至少保持一部水車的轉動。
夏季期間,常有低氣壓籠罩臺灣地區或刮起濕悶熱的南風,此種環境條件下,空氣中的氧氣不容易溶入水中,而池中的氧氣亦較會進入空氣中,一般養殖業者所謂的地熱,亦較會在此時期發生,常造成池魚泛池,此種情況最好要注入新鮮水及保持水車的轉動,尤其養殖期間有橫跨冬季期間的養殖池尤應注意。
五、收穫階段應注意事項
養殖魚類,如果面臨市場需求不高或體型差異懸殊時,必須進行輪捕出售,經過捕撈、篩選的過程,可能造成魚體皮膚的受傷或緊迫,如果被捕抓的池魚,沒被全部出售,又被放入養殖池中,容易在捕抓後的1週內發生疾病,造成嚴重的傷亡,此種現象乃被捕抓的池魚因受傷或受驚嚇,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所致,將鹽度降低至15-20%間,可使受傷的魚兒之外傷迅速恢復。此外,捕撈池魚時,水車擺動的方位不可任意改變,避免使平常堆積在池中的污物揚起,導致水質惡化,而造成泛池,故應適度的注入新水,尤其已經養殖較長的時間,且在悶熱的季節,最易發生上述情形。
六、其他應注意事項
甲殼類的寄生蟲,如魚蝨等,可利用有機磷劑,如馬速展等藥浴,原生動物如白點蟲及卵形鞭毛蟲等寄生蟲,可用1ppm的硫酸銅或30ppm福馬林藥浴,但因福馬林會耗氧,故藥浴6小時後,要開始注入新水,並降低藥物濃度,以免泛池,細菌性的疾病可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病毒性的疾病必須以斷食法,使池魚自然產生抗體後,慢慢恢復抵抗力,會自然康復。
5
(3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雅 發表於 2015/05/27
介紹清楚又好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杰 發表於 2015/05/01
說明清楚又詳細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好好英 發表於 2011/10/25
意見詳盡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霓霓 發表於 2011/10/22
發言詳盡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ben 發表於 2011/10/22
好經驗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