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知道有沒有農藥殘留?
那麼有無農藥蔬菜
到底有沒有農藥殘留啊?
本篇討論
3 則
削皮去殼
用水清洗
榨汁磨粉
蒸煮烹調
加工製罐
蔬果上農藥殘留多寡因生產過程中農藥使用情形而異,很難作一定論。農藥使用是為了植物保護需要,適時適地生產的蔬果病蟲害較易控制,農藥也會用得少,因此季節性蔬果農藥殘留會比較少。
再以作物生長期、食用部位來看,生長期長的作物農藥使用後離採收期時間長,農藥殘留有時間分解消失,生長期短的小葉菜類或須連續採收之蔬果若選擇農藥不正確易造成農藥殘留過量。食用果實部分的蔬菜就比全株食用的蔬菜農藥殘留低。生長期間套袋處理者有隔離農藥接觸的功用,這些都可作為選購時之參考。
野菜常被視為健康食品,且認為不用農藥非常安全。但相反的生長在田埂旁、果園下、道路旁、排水溝?堛熙扔璆i能接觸到更多的農藥或污染物,最好不要任意採食。上述為選購原則,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責任制之農產品生產制度,讓農產品和其它食品一樣,在包裝上有生產者之品牌及地址,以及代表經過認証之安全標識,讓消費者能一目了然的買到合格的蔬果。
食品中之農藥殘留問題大家一直很關心,因此也出現許多推理的統計數字,如以農藥使用量比上人口數就是「農藥取食量」,以殘留檢驗不合格率乘上農作物年產量就是「毒蔬果取食量」,上市蔬果殘留檢驗成為重點。農藥殘留檢驗是為了反應農藥使用現況、食品安全執法上容許量的評估及計算農藥接觸所造成的風險性,無法作為控制農藥殘留蔬果進入市場的手段。管制農藥殘留治本方法是使用者的安全用藥教育,治標方法則是建立農產品生產者及安全品質的責任制。 先進國家對其進出口農產品均有農藥殘留抽檢制度,每年公布其檢驗結果。報告中包括樣品來源、種類、分析農藥種類、檢驗方法、農藥殘留檢出比率及和容許量比較後之不合格率。以美國為例,1994年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十八個檢驗室檢驗結果國產蔬菜不合格率2.1%,進口蔬菜4.4%,國產水果0.3%,進口水果3.6%。臺灣同年度由藥物食品檢驗局檢驗結果之不合格率為2.0%。 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 1994年蔬果農藥殘留檢驗結果
再以每人一日攝取量為基礎,參考國人平均一天所食用的農作物種類及數量與國人平均體重,分別計算各種農藥在不同農作物中的“安全容許量”,由衛生署公告實施。以“馬拉松”為例在小葉菜上安全容許量為2.0PPM,木瓜為2.0PPM,米類則為0.1PPM。也就是每一種農藥對不同的作物,會有不同的安全容許量之規定。
市售蔬果農藥殘留的管理與檢驗
每一種農作物在田間生長接近採收的階段時,都會有農業改良場或台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專家,至田間進行採樣化驗,並告知農友目前農藥的殘留情形,是否可以採收或應該延遲採收,以等待殘存的農藥消退到安全容許量範圍內再採收。
農產品由生產田間送至批發市場時,批發市場的管理人員也會進行抽驗,檢查農藥殘留狀況。到了零售市場的蔬果也會有衛生單位的人員去抽樣化驗農藥殘留,至少有三道關卡替消費者食的安全把關。
台灣農藥殘留檢驗方法有化學及生化法兩種。這二種檢驗方法的原理不同。化學法利用萃取、淨化等步驟抽取出蔬果植體中的農藥殘留成分,再以氣相層析儀(GC)或高效能液相層析儀(HPLC)等去測定農藥種類及濃度;生化法則是以乙醯膽鹼酯(Ach E, Acetylcholine esterase)與蔬果樣品反應,因農藥的毒性成分會抑制酵素活性,再以分光比色儀測定酵素被抑制程度換算殘留程度。化學法精密準確但耗時耗財,生化快速簡便但測定藥劑種類有限,各有優缺點。目前蔬果批發流程的快速及農友用藥的種類繁多,政府是以二種方法配合使用。
不論是農政單位或衛生單位分別可依照農藥管理法、農藥使用管理辦法或食品衛生管理法將違法者加以判刑或罰款。
水果是否有洗乾淨可以利用下列簡單的方法:
草莓 鮮紅芳香、柔軟多汁的草莓一直是極受消費者喜愛的水果,目前台灣栽培的品種以“豐香”為較多。全臺最主要的產地是苗栗大湖鄉、新竹縣關西、台中縣石岡、南投縣草屯、魚池、國姓、台南、屏東、台北縣等地都人種植。台北市內湖、士林也有觀光果園式的栽培。草莓主要的產期是12月中旬~翌年5月上旬,以2月中旬~4月下旬為盛產期。
由於草莓是高經濟價值的作物,台灣的氣候又容易滋生病蟲害,因此常需要使用農藥來防治,草莓的表面凹凸不平,實際的表面積很大,相對地農藥殘留的機率較大。常常有許多人想吃草莓又因為農藥殘留問題而卻步。為了安全食用,可先將草莓放在濾籃內,用水沖洗後浸泡5分鐘左右,之後再經5次左右撥弄清洗,這樣一來可以去掉將近70%的農藥殘留。
葡萄
「當令蔬果農藥殘留的問題較少」,順其自然,應時的作物本來就不需要太多的人為措施。臺灣葡萄的品種,可分為鮮食用及加工用二種,鮮食用以“巨峰”栽培面積最大,巨峰葡萄採收季節過去以夏季為主,現在以花期調節方法可一年三收,第一次夏季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二次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第三次冬季12月下旬至2月下旬,以夏季及冬季產量最多。
為了除掉可能殘存的農藥,得好好地清洗一番,首先將整串的葡萄在水龍頭下沖洗一下,並浸泡十分鐘,之後再撥弄清洗五次左右。食用的時候儘量剝皮後,避免用嘴去碰表皮。
常會有人問葡萄表皮上白白的一層是農藥嗎?這層白白的是一種保護果皮的蠟質,稱之為果粉,白色的物質越多,表示其成熟度高,鮮度也好。果粉一般會完整的覆蓋在果皮上,如果有些是呈現藍綠色或不完整的擴散狀的覆蓋,可能就是農藥噴上去殘存的藥斑,則儘量不要購買。
蘋果
現在超市所販售各式各樣的蘋果,大都是進口貨,價格相當便宜,消費者吃到蘋果的機會越來越多。採收後的蘋果所殘留的農藥,有八、九成是留在表皮和果皮的內面層,幾乎沒有滲透到果肉的部份。家庭可以用自來水沖洗,邊用海棉擦洗,藉此減少表皮的殺菌劑;削皮則更可連果皮內層的殺蟲劑都可去除。削好的蘋果為防上變黃常會用鹽水浸泡,這個方法也不錯,尤其對一些滲透性農藥的消除也有幫助,增加食用的安全。
柳橙、柑橘類
柳橙別稱柳丁,臺灣產期每年10月開始,一直延至年底或翌年初,進口的以“香吉士”為多。柑橘類有碰柑,產期在9月下旬至12月下旬;桶柑(又稱年柑),產期在農曆年左右;海梨柑則以1月至4月份較多;另外還有檸檬、葡萄柚等。這些柑橘類較令擔心的是防霉劑(防腐劑)。採收之後為了保持鮮度,貯存就會直接以殺菌劑來浸泡;然而這些浸泡用的藥劑殘留在果皮部份,滲透到果肉裡的幾乎沒有。買回來之後可用菜瓜布搓洗一下,剝皮後再吃,這樣一來就可以放心了。
甜瓜、洋香瓜類
消費者選購水果時多是以“外觀”為第一印象,造成農藥被大量的使用。不過洋香瓜類的水果,還算安全,還是要以生產當令的洋香瓜為佳,過了生產旺季培育就比較花心思,會用較多的農藥。洋香瓜可依表皮的網有無,分為網紋洋香瓜及無網紋洋香瓜。
一年生產2次,一次在春季,3月中旬~6月上旬;另一次是在秋季,即9月下旬~12月上旬。以5月生產最多。另外一種甜瓜又名香瓜,依果皮顏色分為黃香瓜和梨甜瓜(即為美濃瓜),採收期在4月中旬~12月下旬。美濃瓜盛產期為7~8月;黃香瓜則以10月最多。食用時只要清洗去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