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6888
會員總數:118622
平均討論數:3.9
專家補充數:10368
農業知識家
茶葉怎麼分別阿?
發問者:innis
發問日期:2007年12月08日
19 人評價
人家都說茶葉有好跟壞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差別在哪?
本篇討論
5 則

入門級會員
葉*真 發表於 2007/12/09
1.看茶葉外形:良好的茶葉必需乾燥完全、葉形完 整、不能有太多茶角、茶梗、黃片及其它雜物。而茶葉的條索情形(即指茶葉揉捻所成的形態)則隨茶葉種類而異,例如龍井呈劍片狀,文山包種茶呈條型,凍頂茶呈半球型,鐵觀音茶呈球型,椪風茶呈自然捲曲(白毫明顯),香片與紅茶呈細條或細碎;事實上 茶葉的外形只要整齊即可,不必太過於計較。
2.聞茶香:在茶葉未沖泡前,聞聞茶香,藉以分辨是屬於花香或熟果香,另外也可同時聞聞看有沒有油臭味、焦味、菁臭味或其它異味。
3.品嚐茶湯的香氣與滋味:茶湯顏色會隨發酵程度及焙火輕重而有所不同,但不論深或淡,茶湯色一定不能混濁不清或呈灰暗色,必須是清澈或明亮的才好;至於茶湯滋味也必需湯味醇和,喝完之後喉頭甘潤的感覺能持久的較好。例如龍井茶湯應呈明亮的杏綠或是稍帶黃綠色,湯味爽口;文山包種茶湯色呈明亮蜜綠色,湯味醇和不苦澀;凍頂茶湯色呈清亮的金黃色,滋味醇厚;椪風茶湯色呈明豔的橙紅色,湯味帶有天然熟果香或近似蜜糖香。
4.觀察葉底:品嚐茶湯之後,拿起壺中已開展的茶葉(或稱為 葉底),看看色澤、茶芽、老嫩及發酵程度是否適當。例如龍井葉底應是完整、勻嫩,並呈青翠淡綠色;文山包種茶的葉底色澤應呈鮮綠色,葉片完整柔嫩。
5.乾燥是否良好︰以手輕握茶葉微感刺手,用姆指與食指輕捏會碎的,表示乾燥程度良好,茶葉含水量在5%以下;如用力重捏不易碎,則是茶葉已受潮回軟,品質會受到影響。
6.葉片整齊度︰葉片形狀、色澤整齊均勻的較好,茶梗、簧片、茶角、茶末和雜質含量比例高者,大多會影響茶湯品質,以少為佳。
7.外觀色澤︰各種茶葉成品都有其標準的色澤,一般以帶有油光寶色或有白毫白毫烏龍及部份綠茶為佳,包種茶以呈現有灰白點之青蛙皮顏色為貴而茶葉的外型條索則隨茶葉種類而異,龍井呈劍片狀,文山包種茶。為條型自然捲曲,凍頂茶呈半球型緊結,鐵觀音茶則為球型,白毫烏龍自然捲曲而色澤帶五種顏色(白、綠、黃、紅、黑),香片與紅茶呈細條或細碎型。
2.聞茶香:在茶葉未沖泡前,聞聞茶香,藉以分辨是屬於花香或熟果香,另外也可同時聞聞看有沒有油臭味、焦味、菁臭味或其它異味。
3.品嚐茶湯的香氣與滋味:茶湯顏色會隨發酵程度及焙火輕重而有所不同,但不論深或淡,茶湯色一定不能混濁不清或呈灰暗色,必須是清澈或明亮的才好;至於茶湯滋味也必需湯味醇和,喝完之後喉頭甘潤的感覺能持久的較好。例如龍井茶湯應呈明亮的杏綠或是稍帶黃綠色,湯味爽口;文山包種茶湯色呈明亮蜜綠色,湯味醇和不苦澀;凍頂茶湯色呈清亮的金黃色,滋味醇厚;椪風茶湯色呈明豔的橙紅色,湯味帶有天然熟果香或近似蜜糖香。
4.觀察葉底:品嚐茶湯之後,拿起壺中已開展的茶葉(或稱為 葉底),看看色澤、茶芽、老嫩及發酵程度是否適當。例如龍井葉底應是完整、勻嫩,並呈青翠淡綠色;文山包種茶的葉底色澤應呈鮮綠色,葉片完整柔嫩。
5.乾燥是否良好︰以手輕握茶葉微感刺手,用姆指與食指輕捏會碎的,表示乾燥程度良好,茶葉含水量在5%以下;如用力重捏不易碎,則是茶葉已受潮回軟,品質會受到影響。
6.葉片整齊度︰葉片形狀、色澤整齊均勻的較好,茶梗、簧片、茶角、茶末和雜質含量比例高者,大多會影響茶湯品質,以少為佳。
7.外觀色澤︰各種茶葉成品都有其標準的色澤,一般以帶有油光寶色或有白毫白毫烏龍及部份綠茶為佳,包種茶以呈現有灰白點之青蛙皮顏色為貴而茶葉的外型條索則隨茶葉種類而異,龍井呈劍片狀,文山包種茶。為條型自然捲曲,凍頂茶呈半球型緊結,鐵觀音茶則為球型,白毫烏龍自然捲曲而色澤帶五種顏色(白、綠、黃、紅、黑),香片與紅茶呈細條或細碎型。
(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入門級會員
狗狗喵 發表於 2007/12/08
先看乾茶外觀
好茶一定要有良好整齊的外觀,所謂茶葉外觀實際上又包含兩大項,即?茶葉的形狀-茶葉的色澤。當您選購茶葉時,您可先抓一把茶葉在手中輕輕一握,感覺茶葉是否刺手堅硬,如果是刺手堅硬,輕輕一捏即可捻碎茶葉,這種茶一定有充分乾燥,反之,如果感覺稍帶黏彈性,不易捻碎,則這種茶含水量太高,不耐貯藏,您絕不可以購買。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類,茶葉色澤會隨發酵程度之加深,由翠綠轉到紅褐或紅黑色,而不同茶類因加工不同形狀亦可能呈條索狀或半球型狀或球狀,不論您看的是何種茶類,看乾茶外觀的重點是?形狀大小一定要整齊均勻,不能有太多茶角、茶梗、黃片、茶末或其它夾雜物-色澤一定要明亮清新,不能枯暗灰白沒有光澤。如能把握這兩個重點,則您大概就能抓住看茶葉外觀的竅門。除了用眼睛直接觀察外,您可抓一把茶葉靠近鼻子聞一聞,不論好茶或壞茶,老茶或新茶,直接聞乾茶的茶香,可以有效的辨別一二,好茶一定有新鮮香甜的怡人香氣,反之老茶或壞茶,則普遍帶陳味或酸味或油味或其它異味,乃至香氣不揚。至於臺灣產製之主要三大茶類,文山包種茶外觀應呈條索狀,色澤翠綠有光澤;凍頂茶(半球型包種茶,俗稱烏龍茶)外觀應呈緊結半球型,色澤墨綠調和;白毫烏龍茶(椪風茶,又名東方美人茶)外觀應白毫顯露,枝葉連理,色澤應白、紅、褐、黃、綠五色相間。
次看茶湯水色
像乾茶的外觀色澤因發酵程度不同,茶湯水色也會隨著發酵程度之加深,由青綠色轉到蜜黃色再轉到紅褐色,好茶的茶湯水色不管色相應如何,重點是必須澄清明亮,不可混濁、灰暗或含太多碎末及沈澱物和懸浮物。如何看茶湯水色,最標準的方法是您可要求茶商(農)或茶行,利用標準鑑定杯沖泡,即稱其3公克茶樣,置於標準審茶杯中(白瓷製容量150毫升之長筒形杯),然後加約150毫升之沸騰開水沖泡,靜置5~6分鐘後,濾出茶湯至標準審茶碗中(白瓷製容量約200毫升),再等1~2分鐘後即可觀察茶湯水色。目前臺灣一般茶商(農)或茶行大部份皆自備有一套或多套標準鑑定杯,所以要求利用標準鑑定杯沖泡茶葉並非難事。當您把茶湯過濾到審茶碗時,您就可觀察審茶碗底是否有太多碎末或沈澱物,再看茶湯是否澄清明亮,如果是好茶,一定要澄清明亮,不可有太多碎末和沈澱物,茶湯也不應混濁、灰暗無光澤。臺灣產製之三大茶類,文山包種茶水色應呈蜜綠色;凍頂茶水色應呈蜜黃色;白毫烏龍茶水色應呈琥珀色。
再評茶湯滋味和香氣
評茶湯滋味和香氣可以說是鑑定茶葉品質好壞最重要的一環,如何評茶湯滋味和香氣,其沖泡方法如同上述看茶湯水色的方法,即利用標準鑑定杯,以標準評茶法沖泡,然後將茶湯過濾至審茶碗中,再等茶湯溫度降至40℃左右時,以審茶匙取茶湯5~10毫升,含入口中,再以舌尖不斷振動湯液,使茶湯充分與口腔中各味覺細胞及黏膜接觸,分辨感覺茶湯滋味和香氣。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類,香氣與滋味各具特色且絕然不同,但好茶的香氣與滋味一定要甘醇順口,滋味不能太苦、太澀或有異味和沒有活性,香氣要清揚,絕不能帶油耗味、焦味、陳味、煙味、臭菁味、霉味等,重點是您把茶湯含入口中那一剎那,您要靜靜地仔細感覺和思考,這茶到底順不順口,感覺舒不舒爽,有沒有缺點,由於評茶湯滋味和香氣是辨別茶葉好壞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您更應該冷靜並多嘗試再下判斷,最好您能同時多喝幾杯不同茶樣以做比較。臺灣產製之三大茶類,文山包種茶香味應鮮爽活潑帶清揚的花香(像含苞待放、清新活潑的青春少女);凍頂茶應醇厚甘潤,後韻十足帶怡人的焙火香(像風韻十足、嫵媚妖嬈的窈窕淑女);白毫烏龍茶應具蜂蜜滋味和濃烈的熟果香(像雍容華貴、風華絕代的中年貴婦)
最後看葉底
所謂看葉底,就是把沖泡過濾後的茶渣,倒出桌面查看展開後的茶渣,其外觀、色澤和形狀,查看葉底是一較專業的學問,一般行家可以從觀葉底得知該茶葉是否發酵適當、炒菁均勻與否、揉捻輕重是否適宜等資訊,及充分得知茶菁原料之老嫩度、品種、採摘法等。然而一般消費者很難懂這些,僅可提供參考,所以看葉底如果不懂,可以省略不看。
以上幾個步驟,從先看茶葉外觀次看茶湯水色再評茶湯滋味與香氣最後看葉底,是目前現行一般所謂「標準評茶法」程序,而不同茶類,各單項品質評分會有些許不同,如對全發酵茶紅茶而言,「葉底」與「水色」評分就顯得很重要,而對包種茶與烏龍茶,一般仍以「香氣」和「滋味」評分較重要,「葉底」則僅供參考,並不計分,另聞茶渣香氣清揚純正與否,亦可提供做為辨別茶葉品質好壞參考依據,但此項道通常亦不計分。以上幾個步驟可以提供您做為辨別茶葉品質好壞的基本方法,這些方法看似簡單,但沒有真正長久學習與訓練是禁不起考驗的,重點是,您必須多喝、多聞、多看、多比較,累積長久經驗後,您必能初步辨別出茶葉品質好壞,同時亦有助於您選購茶葉時判斷依據。
好茶一定要有良好整齊的外觀,所謂茶葉外觀實際上又包含兩大項,即?茶葉的形狀-茶葉的色澤。當您選購茶葉時,您可先抓一把茶葉在手中輕輕一握,感覺茶葉是否刺手堅硬,如果是刺手堅硬,輕輕一捏即可捻碎茶葉,這種茶一定有充分乾燥,反之,如果感覺稍帶黏彈性,不易捻碎,則這種茶含水量太高,不耐貯藏,您絕不可以購買。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類,茶葉色澤會隨發酵程度之加深,由翠綠轉到紅褐或紅黑色,而不同茶類因加工不同形狀亦可能呈條索狀或半球型狀或球狀,不論您看的是何種茶類,看乾茶外觀的重點是?形狀大小一定要整齊均勻,不能有太多茶角、茶梗、黃片、茶末或其它夾雜物-色澤一定要明亮清新,不能枯暗灰白沒有光澤。如能把握這兩個重點,則您大概就能抓住看茶葉外觀的竅門。除了用眼睛直接觀察外,您可抓一把茶葉靠近鼻子聞一聞,不論好茶或壞茶,老茶或新茶,直接聞乾茶的茶香,可以有效的辨別一二,好茶一定有新鮮香甜的怡人香氣,反之老茶或壞茶,則普遍帶陳味或酸味或油味或其它異味,乃至香氣不揚。至於臺灣產製之主要三大茶類,文山包種茶外觀應呈條索狀,色澤翠綠有光澤;凍頂茶(半球型包種茶,俗稱烏龍茶)外觀應呈緊結半球型,色澤墨綠調和;白毫烏龍茶(椪風茶,又名東方美人茶)外觀應白毫顯露,枝葉連理,色澤應白、紅、褐、黃、綠五色相間。
次看茶湯水色
像乾茶的外觀色澤因發酵程度不同,茶湯水色也會隨著發酵程度之加深,由青綠色轉到蜜黃色再轉到紅褐色,好茶的茶湯水色不管色相應如何,重點是必須澄清明亮,不可混濁、灰暗或含太多碎末及沈澱物和懸浮物。如何看茶湯水色,最標準的方法是您可要求茶商(農)或茶行,利用標準鑑定杯沖泡,即稱其3公克茶樣,置於標準審茶杯中(白瓷製容量150毫升之長筒形杯),然後加約150毫升之沸騰開水沖泡,靜置5~6分鐘後,濾出茶湯至標準審茶碗中(白瓷製容量約200毫升),再等1~2分鐘後即可觀察茶湯水色。目前臺灣一般茶商(農)或茶行大部份皆自備有一套或多套標準鑑定杯,所以要求利用標準鑑定杯沖泡茶葉並非難事。當您把茶湯過濾到審茶碗時,您就可觀察審茶碗底是否有太多碎末或沈澱物,再看茶湯是否澄清明亮,如果是好茶,一定要澄清明亮,不可有太多碎末和沈澱物,茶湯也不應混濁、灰暗無光澤。臺灣產製之三大茶類,文山包種茶水色應呈蜜綠色;凍頂茶水色應呈蜜黃色;白毫烏龍茶水色應呈琥珀色。
再評茶湯滋味和香氣
評茶湯滋味和香氣可以說是鑑定茶葉品質好壞最重要的一環,如何評茶湯滋味和香氣,其沖泡方法如同上述看茶湯水色的方法,即利用標準鑑定杯,以標準評茶法沖泡,然後將茶湯過濾至審茶碗中,再等茶湯溫度降至40℃左右時,以審茶匙取茶湯5~10毫升,含入口中,再以舌尖不斷振動湯液,使茶湯充分與口腔中各味覺細胞及黏膜接觸,分辨感覺茶湯滋味和香氣。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類,香氣與滋味各具特色且絕然不同,但好茶的香氣與滋味一定要甘醇順口,滋味不能太苦、太澀或有異味和沒有活性,香氣要清揚,絕不能帶油耗味、焦味、陳味、煙味、臭菁味、霉味等,重點是您把茶湯含入口中那一剎那,您要靜靜地仔細感覺和思考,這茶到底順不順口,感覺舒不舒爽,有沒有缺點,由於評茶湯滋味和香氣是辨別茶葉好壞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您更應該冷靜並多嘗試再下判斷,最好您能同時多喝幾杯不同茶樣以做比較。臺灣產製之三大茶類,文山包種茶香味應鮮爽活潑帶清揚的花香(像含苞待放、清新活潑的青春少女);凍頂茶應醇厚甘潤,後韻十足帶怡人的焙火香(像風韻十足、嫵媚妖嬈的窈窕淑女);白毫烏龍茶應具蜂蜜滋味和濃烈的熟果香(像雍容華貴、風華絕代的中年貴婦)
最後看葉底
所謂看葉底,就是把沖泡過濾後的茶渣,倒出桌面查看展開後的茶渣,其外觀、色澤和形狀,查看葉底是一較專業的學問,一般行家可以從觀葉底得知該茶葉是否發酵適當、炒菁均勻與否、揉捻輕重是否適宜等資訊,及充分得知茶菁原料之老嫩度、品種、採摘法等。然而一般消費者很難懂這些,僅可提供參考,所以看葉底如果不懂,可以省略不看。
以上幾個步驟,從先看茶葉外觀次看茶湯水色再評茶湯滋味與香氣最後看葉底,是目前現行一般所謂「標準評茶法」程序,而不同茶類,各單項品質評分會有些許不同,如對全發酵茶紅茶而言,「葉底」與「水色」評分就顯得很重要,而對包種茶與烏龍茶,一般仍以「香氣」和「滋味」評分較重要,「葉底」則僅供參考,並不計分,另聞茶渣香氣清揚純正與否,亦可提供做為辨別茶葉品質好壞參考依據,但此項道通常亦不計分。以上幾個步驟可以提供您做為辨別茶葉品質好壞的基本方法,這些方法看似簡單,但沒有真正長久學習與訓練是禁不起考驗的,重點是,您必須多喝、多聞、多看、多比較,累積長久經驗後,您必能初步辨別出茶葉品質好壞,同時亦有助於您選購茶葉時判斷依據。
(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Klein 發表於 2014/05/17
謝謝您的指教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入門級會員
夏 發表於 2007/12/08
其實真正好的茶葉不只很香~~差最多的是入口的回甘
曾經喝過一斤上千的茶葉,喝完以後在口中的茶香久久不會散去,連嘴巴呼吸的空氣都好像是甜的一樣@@
曾經喝過一斤上千的茶葉,喝完以後在口中的茶香久久不會散去,連嘴巴呼吸的空氣都好像是甜的一樣@@
(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小珍 發表於 2007/12/08
ㄎ以看葉子的大小
然後在沖個幾次就知道茶葉本身好不好了
然後在沖個幾次就知道茶葉本身好不好了
(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Herma 發表於 2007/12/08
聽說好的茶葉可以回沖很多次,差的一兩次就變味了
(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請問九層塔真的含有致癌物質嗎?
下一篇
水果甜度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