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滿分的糙米飯 本場教您如何變好吃
為推廣全穀糙米飯,本場、台南場嘉義分場以及董氏基金會於4月20日假台北市荷風中國菜餐廳舉辦「糙米飯如何變好吃」溝通會活動,本場特別推薦兩個適合煮糙米飯的品種-臺稉16號及花蓮21號,並詳細傳授糙米飯煮得好吃的秘訣:「品種及水量選得好,糙米飯比白米飯還要好!」
大家都知道糙米營養豐富,但是很多人都不習慣它有硬殼的口感,原來那硬殼即為米糠層,粗纖維比較多,同時豐富的健康元素也在裡頭,煮飯時比較難吸收水份,因此糙米飯口感硬,也沒有黏性。這次為了推廣糙米飯給大眾,糙米飯口感差的缺點一定要改善,因此場內水稻研究團隊過去一個月試驗如何煮出好吃的糙米飯,並隨時與董氏基金會交換最新口感及改進進度,在經過多次試驗後終於有了滿意的結果!
本場首先針對品種作選擇,糙米飯口感差主要在硬度太硬,因此在糙米飯品種上應選擇口感較軟的品種適合煮糙米飯-臺稉16號及花蓮21號,這兩個品種白米飯口感都香甜軟Q,黏彈性佳,食味口感都甚受消費者喜愛,特別是偏軟的口感正是糙米飯好吃必需的關鍵元素。且此二品種米粒稍具心腹白,在煮飯時容易吸收水份,所以口感較軟,正是煮糙米飯之首選。
相較於浸泡時間,本場試驗結果顯示在烹煮糙米飯時加水量是最重要的,須比白米飯添加更多的水。
經過多次試驗傳統大同電鍋建議1杯糙米約加1.3杯水;電子鍋煮糙米飯水就要再多一點,1杯糙米約加1.7~1.8杯水。而且用傳統大同電鍋煮出的糙米飯,在米飯軟硬度及黏彈性上均比電子鍋好吃,口感更佳,並有白米飯所沒有的豐富濃郁的自然米香滋味,值得提供各界參考。
在糙米溝通會上,本場準備臺稉16號、花蓮21號品種,以不同碾米率以及混合白米的組合讓業者試吃品評,在所有組合都沒有浸泡的情況下,以輾除1%麩皮的花蓮21號口感最軟,臺稉16號米香味特濃,而花蓮21號以4比1比例混合白米的組合也頗受好評。會後董氏基金會接到許多民眾詢問購買資訊,本場在此建議轄區吉安鄉農會、玉溪地區農會以及富里鄉農會皆可買得到相關品種。其實只要掌握好加水量、煮好後燜飯時間等原則,大家可視自己的各項實際狀況去試驗調整,以煮出又健康、又好吃的糙米飯。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114年4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4/02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草莓土壤消毒成果豐碩 示範觀摩秀亮點114/04/01
- 中部地區番椒炭疽病菌之鑑定及其對藥劑與友善資材之感受性分析114/04/01
- 不同比例羽毛堆肥對草花生長之影響114/04/01
- 鮮食葡萄新品種‛台中6號’之育成114/04/01
- 中部地區農民對數位工具使用輔導需求之探討114/04/01
- 不同覆蓋資材對土壤地表溫度及紅龍果始花之影響114/04/01
- 春石斛蘭於20℃模擬貯運之落葉問題探討114/04/01
-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164期)114/04/0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植醫專欄 生理性缺鈣造成的番茄尻腐病1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