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生產輔導方向
目前推行之有機農業生產,是採行完全不用或儘量少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生產方式,即在生產過程中限制園區土壤及水源不受污染,雜草之控制是不施用殺草劑,以種植綠肥及施用有機質肥料提供作物營養所需,並以輪作及非農藥防治方法防治病害發生。因果樹及茶樹屬多年生作物田間管理不易,容許在非生產期間(休眠期)少量施用化學肥料及藥劑,但其產品仍不得殘留任何農藥成分。
基於上述生產方式,自民國八十四年起推動稻作、果樹、蔬菜及茶葉等四項作物有機栽培觀察示範,八十七年推行面積達532公頃。配合計畫之推行,經制定水稻、果樹、蔬菜、茶等作物有機栽培實施基準及適用資材、各項作物有機栽培田間管理方法、有機農產品規格、以及產品行銷認証及發証作業等。經三作試作觀察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並奠定有機農業發展基礎,今後有機農業生產輔導方向,當有所調整,茲述如下:
一、訂定有機農業生產規範
宜就過去輔導有機栽培觀察示範計畫所訂農作物有機栽培實施基準,重新修正研訂有機農業生產規範,包括有機栽培準則及可使用之生產資材、有機農園修件、產品認証行銷規範等,以供民間推行有機農業生產之參考及認証依據。
二、輔導民間團體有機農產品認証行銷
為加強輔導有機農產品行銷管道,提升產品價值,試作期間經制定有機農產品標章使用試辦作業要點,規定委由技術輔導單位之改良場所負責對產品認証及發証工作,試辦期限一年又延長半年,將於87年6月截止。因對產品認証之責任重大且輔導面積日趨增多,;田改良場所負責認証及發証工作非長遠之計,宜漸進輔導民間團體負責有機認証工作,並自定標章使用公約,約束會員遵守,建立生產團體品牌信譽。
三、加強改進有機農業生產技術
在試作觀察階段,有機農業之生產技著重於有機質肥料之施用,及以非農藥防治之應用。故水稻及蔬菜之有機栽培尚能達到完全不同化學肥料及農藥而產生,果樹及茶樹亦能符合儘量少用化學肥料及農藥之原則。就技術方面:果樹整枝修剪之配合、忌避作物之利用、微生物有機液肥與生物防治之應用以及栽培設施之改善等,必須加強推行與輔導,以減少病蟲害發生。
四、有機農業生產推廣方法
有機農業生產是一種要求嚴格之生產事業,非一般生產者均能接受,生產者必須具備愛護自然生態之崇高理念,不投機取巧,是良心的作為,故推廣工作必須考慮的是:
1.以市場為導向,漸進擴大生產面積。
2.以輔導個體戶生產為基礎,然後集經營成功之個體戶組成班或團體,促進產品行銷。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簡介 > 食品簡介-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 部落富足的密碼-小米加值應用.docx114/10/03
- 花蓮區農情月刊--阿娥又報報 宜花有機農業接軌國際永續114/09/17
- 6月份臺灣茶園生產管理專家建議資訊114/06/06
- 2月份臺灣茶園生產管理專家建議資訊114/02/04
- 花蓮區農情月刊--行政院 卓榮泰院長訪視宜蘭青年農民 透過支持青農,助力農業永續發展113/12/18
- 苗栗縣友善環境耕作政策推動情形113/10/15
- 花改場--探索花生湯與豆奶美味的秘訣 外國青農參訪鳳林鎮農產業113/10/08
- 113年10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3/09/30
- 掌握氣象先機,生產零農藥檢出果品,番荔枝穩產又加值!113/08/28
- 花改場--花改場與宜大攜手舉辦有機農業課程 嘉惠地方農友113/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