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落花生新品種花蓮1號之品種特性、栽培要點及未來推廣展望
							作者:余德發;周明和
							公佈日期:93 年 09 月 13 日
						
						落花生為本區重要雜糧作物之一,1996年栽培面積為951.72公頃,莢果產量為1,504公噸,平均莢果產量1629公斤╱公頃約僅全臺平均產量的70﹪,究其原因除了氣候條件較差外(如低溫、日照不足等),問題土壤如強酸性土壤引起之落花生空莢,石灰質含量高之強鹼性土壤引起之葉片黃化現象,均導致本區落花生產量偏低之重要原因,因此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提高落花生單位面積莢果產量,同時配合政府雜糧產業調整政策及消費型態之改變,積極從事落花生品種改良工作,於民國76年春作以台南選9選為母本,印度國際熱帶半乾旱地區作物研究所引進之耐葉片黃化品系ICG(FDRS)-46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歷經十幾年之長期選拔比較工作,遂於民國86年10月16日經農林廳召集的作物新品種登記命名審查小組通過,命名為「花蓮1號」,正式推廣給農友栽培。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花生 > 花生遺傳與育種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部落富足的密碼-小米加值應用.docx114/10/03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114年10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10/02
 - 落花生「擋藤」簡介與注意事項114/08/20
 - 栽培技術-穩定產量品質第一步 落花生種子預措處理114/07/29
 - 臺中區農業專訊06月第129期目錄114/07/29
 - 臺灣文心蘭產業栽培現況調查與分析114/03/14
 - 菇類栽培剩餘物–作為花卉栽培介質之循環再利用113/12/06
 - 西瓜栽培管理.pdf113/11/04
 - 西瓜健康管理.pdf113/10/22
 - 苗栗縣友善環境耕作政策推動情形113/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