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自交不稔性可能導因於合子形成前之後期作用自交不和合(摘要譯文)
本篇報告是透過比較油茶(Camellia oleifera)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SP)及異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CP)處理後之結構及統計特徵來探討其自交不稔性(self-sterility)。雖然自花授粉子房中之花粉萌發及花粉管發育較異花授粉者略微延遲,然兩者在花粉萌發及花粉管發育至花柱基部之百分比上並無顯著差異存在,其形態構造在兩種授粉處理後亦無差異存在。然而,自花授粉者在胚珠穿透及雙重受精比例上明顯低於異花授粉者,說明某種合子形成前之後期作用自交不和合(prezygotic late-acting self-incompatible)機制可能存在於油茶中。在自交敗育的胚珠中觀察到癒傷葡聚醣沉積(callose deposition),但在正常發育者中卻無此現象。胚珠在胚發育解剖構造上並未顯示差異,而在最終果實及種子產量上則有明顯差異存在。此外,在自花授粉處理中,其子房內之退化胚珠出現於自花授粉後35日內且在合子分裂前。然而,此過程並未持續出現於其整個生活史中,且在自交處理之子房中並未觀察到合子形成。這些結果顯示,油茶自交不稔性可能導因於合子形成前之後期作用自交不和合(prezygotic lateacting self-incompatibility; LSI)。
譯自
Liao T, Yuan D-Y, Zou F, Gao C, Yang Y, and Zhang L. (2014). Self-Sterility in Camellia oleifera May Be Due to the Prezygotic Late-Acting Self-Incompatibility. PLoS ONE 9(6): e99639. doi:10.1371/journal.pone.0099639.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特用作物 > 其他特用作物-其他
- 草莓與紫蘇栽培技術改進 (第4年/全程4 年)114/06/19
- 花改場--行動學堂教授油茶管理技術 廣受族人熱烈迴響114/03/14
- 苗栗縣友善環境耕作政策推動情形113/10/15
- 花改場--以SPME-GC / MS分析國產與進口啤酒花揮發性化合物之差異--08113/03/18
- 花改場--以SPME-GC / MS分析國產與進口啤酒花揮發性化合物之差異--07113/03/18
- 花改場--以SPME-GC / MS分析國產與進口啤酒花揮發性化合物之差異--06113/03/18
- 花改場--以SPME-GC / MS分析國產與進口啤酒花揮發性化合物之差異--05113/03/18
- 花改場--以SPME-GC / MS分析國產與進口啤酒花揮發性化合物之差異--04113/03/18
- 花改場--以SPME-GC / MS分析國產與進口啤酒花揮發性化合物之差異--03113/03/18
- 花改場--以SPME-GC / MS分析國產與進口啤酒花揮發性化合物之差異--02113/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