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植物育種者權之現況
							作者:吳惠卿;
							公佈日期:105 年 05 月 19 日
						
						台灣農業快速發展除生產技術的改進、食品加工技術提升等因素外,作物育種不斷的改良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培育植物新品種不僅需投入大量資金來進行研發,更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成本。而新品種商品化後,他人卻很容易通過購買其種子或其他繁殖材料進行大量栽培並出售,使育種者的物質和智力投資得不到等值的回報。育種技術及植物新品種保護等育種者權的保護工作應加以重視,若對於植物新品種之育成創新保護不足,使我國之農業喪失國際競爭力,將會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應如何保護育種者合理的經濟利益?植物育種者權保護是智慧財產保護的一種形式,根據1968年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簡稱UPOV)正式生效後,國際間對於育種者權利保護才正式納入智慧財產權保護範圍,本文將由國際公約、美國、歐盟及我國現行規定,介紹植物育種者權之發展與現況。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臺澳養蜂登記制度與病蟲害監測管制比較114/10/21
- 西方蜜蜂作為微生物製劑載體防治作物病蟲害之應用114/10/21
- 蜂糧及人工發酵花粉的營養價值與應用潛力114/10/21
- 蜂王漿蛋白含量影響因子114/10/21
- 蜂蜜色澤與蜜源植物色素之關係114/10/21
- 家蠶育種之國際趨勢114/10/21
- 面臨氣候變遷挑戰養蠶業之因應策略114/10/21
- 水稻剃枝蟲來了 臺東農改場提醒農友注意防治分秘夜蛾114/10/17
- 種出食農「藜」念 臺東農改場於達仁鄉安朔國小辦理臺灣藜主題課程114/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