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海岸山脈稻田無脊椎動物群集結構之群集相似性--討論--01
討 論
一、影響無脊椎動物群集結構的可能成因與其功能性運用探討東台灣地區,本場累計資料推估稻田常見無脊椎動物可達 300 種以上。國內外學界解釋農業地景內的生物群集變化已累積相當多的研究案例,影響其變化的成因多元、包含人為農業操作(施肥、灌排水、農化用藥、稻作品種、間作、輪作)、週邊地景(自然度高低、地景組成之歧異性)、氣候(氣候條件影響微棲地因子)、物種源(從其他棲地拓植之難易度)、擾動頻度等。調查資料顯示,若以較大尺度檢視,海岸山脈兩側樣區間的生物差異已大於農業操作間。這種差異同時也可從功能組成的比例中觀察到。
地景異質性被認為可以提高單一作物田的生物多樣性(Benton et al., 2003; Weibull et al., 2003)並提升生態服務效率(Thies and Tscharntke, 1999)。Tscharntke et al.(2005)提到透過了解複雜結構地景的學理機制,如物種功能互補(species complementarity)、物種質性(species identity)、冗餘性(redundancy)、反應特異性(Idiosyncrasy)並實踐運用將可維持較高的生物多樣性於農事操作地景內。地景組成與田地內友善環境農業操作在維持生態服務的過程中同樣不可忽視,一般認定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是有助於生態 功能的(Schwartz et al., 2000; Duffy,2002)。“BD-EF”為許多學者探究的經典生態議題,也就是透過空間系統中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BD)的變動來解讀生態系功能(Ecosystem function, EF)。此一議題企圖作出可按圖索驥的模式預測以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Song et al., 2014)。藉由數學模型探討BD-EF 在地景歧異度的變化梯度,Tylianakis et al., (2008)發現BD-EF 間的正向關聯性多出現在地景歧異度越高的條件下。然而光是農業地景內生物多樣性的變異本身,就仍舊充滿許多未解之謎,Fahrig et al.(2011)就提出探究異質性來源應考慮:(1)不同自然棲地的保留;(2)生產作物的種類增加;(3)生產作物的結構增加與生物多樣性多寡的關係,來釐清系統框架。Tuck et al.(2014)綜覽文獻(meta analysis),在比較集約式的農業地景,有機農法與物種多樣性的增加有較強的正向關聯性,然而隨分類群與功能群、作物差異等因素,此一效果的強弱性略有差異。田野物種本身表現的功能性狀因與生態歷程有較直觀的聯結,功能性狀也開始被被提倡可運用在農業地景的經營與管理上,這一經營策略包含:(1)設定與生態服務聯結的目標性狀;(2)從特定性狀中找出貢獻物種;(3)設定田野管理策略;(4)調查田野群集的性狀分布並調整農事活動(Wood et al., 2015)。以地景尺度,透過保育特定性狀物種與其所貢獻的生態服務將是維持農業地景持續供給生態服務的重要經營策略。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蝴蝶蘭
- 農業生態與國土綠色網絡- 苗栗縣西湖鄉文旦產區長期生態調查113/11/20
- 臺南區農業專訊129期-2024世界蘭花會議 暨臺灣國際蘭展介紹 113/10/09
- 苗栗區農業專訊-養蜂營運成本分析113/10/08
- 臺南區農情月刊333期-臺‘蘭’四百,2024世界蘭展盛大開幕,本場蝴蝶蘭再獲佳績113/03/08
- 臺東區農情月刊第278期-有機栽培番荔枝果園多樣性草相之營造112/12/26
- 臺南區農業專訊 126期-暢遊蘭海~淺談蘭花分類-下篇112/12/26
- 臺南區農業專訊126期-臺日蝴蝶蘭接力栽培 與日本蝴蝶蘭應用現況112/12/26
- 自然保育政策新藍圖 實現陸域受保護區域30×30目標112/12/01
- 原住民族狩獵文化與生態知識112/12/01
- 狩獵科學監測及永續管理11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