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花地區野菜資源盤點與營養價值初探--14
結 語
台灣因地理位置與地形因素擁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與豐富的植物資源,以及多元原住民族文化。而東部地區開發與破壞程度相對較低,保留較豐富的野菜資源,以及原住民族長時間食用野菜的文化與經驗。傳統原住民族對於野菜的採集及利用,是以少量多樣化的方式,合乎自然為原則,讓生態得以平衡, 對於人體養分攝取也較均衡。本研究調查分析東部地區 54 種野菜營養成分,結果顯示許多野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具有開發利用的潛力。其中葫蘆科的木鱉果(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Spreng.),被譽為「來自天堂的果實」。在東南亞地區多食用其成熟果實,許多研究結果顯示木鱉果成熟果實之假種皮含有豐富的茄紅素、β-胡蘿蔔素及葉黃素等營養成分 (Kubola and Siriamornpun, 2011;Kuhnlein, 2004;Tuyen et al., 2013;葉,2016)。而台灣原住民族多食用木鱉果未成熟綠果及葉片(吳等,2015),然而關於此方面之研究闕如。木鱉果為雌雄異株作物,需有雌雄株同時開花,並藉由昆蟲或人工授粉才可順利結果(薛等,2015),未經人工授粉結實率低。而木鱉果植株葉片生長茂盛,除冬季休眠外,春、夏、秋三季,雌、雄株,均有茂盛葉片可採摘食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木鱉果葉片之營養成分亦甚為豐富,蛋白質(5.55 g/100g)、β-胡蘿蔔素(11.51 mg/100 g)、葉黃素(26.6 mg/100 g)及維生素C (296 mg/100 g),均居 54 種野菜之冠。花蓮原民餐廳常見的「情人的眼淚」(葛仙米藻、雨來菇),含有豐富的鐵質,藤心則有豐富的鋅含量。經本研究結果證實,許多野菜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具有研究與推廣應用之潛力。
致 謝
本研究計畫感謝葉育哲及邱淑媛課長於計畫研提之指導與協助,以及陳金村、吳文欽同仁,以及吳雪月女士於計畫執行過程之協助,文成復蒙林淑怡及鄔家琪老師悉心斧正,謹此致謝。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 蝴蝶蘭永續管理中黃葉病感染源之探討與管理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