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台灣原味—原住民野菜營養又多樣--01
前言
台灣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與多元的原住民族,花蓮更是有吃草民族之稱的阿美族主要分布區域。傳統原住民族與當地植物經過長時間的共同生活,從經驗的累積與傳承中,瞭解植物的特性與應用的知識,逐漸形成傳統文化的生活智慧。走進花蓮傳統市場或是部落市集,甚至公路沿途即可看到最新鮮的當令野菜食材,三、四月沿途販售箭竹筍,七、八月則是一顆顆黃橙橙的木鱉果和麵包果。花蓮東大門夜市也有許多原住民料理風味餐,擺著各式各樣其他地區不常見到的原住民料理食材,如黃藤心、木鱉果、車輪茄等。有句話説「一個阿美族勝過三部割草機」,對阿美族來説,田間雜草可能很少是沒有用途的,許多農民認為是惱人的雜草,像是野莧、刺莧、鵝兒腸、龍葵等,可都是美味野菜呢!看過幾次阿美族婦女邊拔草邊準備晚餐食材,將剛從有機玉米田採集的野草(野莧、鵝兒腸、龍葵)直接在田邊煮起野菜火鍋,真是新鮮度爆棚,即使下雨依然興致不減,好不快活啊!令人心生羨慕。
原住民野菜種類豐富多樣
花蓮地區原住民族食用的野菜種類繁多,原住民野菜定義困難,有部分屬於原生植物,如鵝兒腸、紫背草、水芹菜、糯米糰等,有些為早期引入經長時間野外歸化,如昭和草、野莧等,亦有些是經過當地農民馴化種植的種類,如葛鬱金、藤喬、小洋蔥等,最重要的是已經融入當地的飲食文化。
有些野菜季節性明顯,如箭筍產季集中在春天,麵包果則是夏季限定,有些雖有季節變化,但幾乎周年都可以看到,如山蘇、龍葵等。若依蔬菜產季分類,涼季通常是多種葉菜類的盛產季節,如鵝兒腸、細葉碎米薺、葶藶、水芹菜等;暖季則為果菜類的產季,如木鱉果、麵包果、山苦瓜、秋葵等;周年可生產的嫩莖類或採收嫩莖葉種類,如黃藤心、山蘇、糯米糰、龍葵、葛仙米藻等。有些野菜具有明顯季節限定,如春季的構樹雄花序、夏季的麵包果等,有些則周年可見,如光果龍葵、山蘇等。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蔬菜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村經濟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營養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資訊
相關檔案下載
- 設施應用於蔬菜生產之思維114/10/27
- 蜂王漿蛋白含量影響因子114/10/21
- 蜂蜜色澤與蜜源植物色素之關係114/10/21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紫湯圓開運指南:好運「紫紫」來!114/10/16
- 抗青枯病番茄品系篩選初探.pdf114/10/07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綠色照顧暨莓食料理研習114/10/02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東方果實蠅誘殺防治技巧簡介114/10/0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9期-------------綠竹筍生產省工栽培一貫化機械推動計畫觀摩會114/09/26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