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專訊--台灣原味—原住民野菜營養又多樣--02
作者:游之穎
公佈日期:110 年 12 月 21 日
原住民野菜亦可依食用部位分類,可分為:葉菜類一山蘇、過溝菜蕨、野莧、龍葵、鵝兒腸、木鱉葉、細葉碎米薺、紫背草、水芹菜、落葵、番杏、糯米糰、山萵苣、昭和草、黃鵪菜等;嫩莖類一箭筍、黃藤心、檳榔心、芒草心、甘蔗心、林投心、月桃心、山棕心、鐵樹心、椰子心、台灣海棗心等。根莖類一葛鬱金、藤喬、小洋蔥、山芋等;花菜類一構樹雄蕊、檳榔花、野薑花等;果菜類一木鱉果、麵包果、車輪茄、秋葵、山苦瓜、佛手瓜、火刺木、翼豆等。
原住民野菜種類繁多,基因型也較多樣化,或許存在著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耐逆境種原的契機,如耐旱性佳的糯米糰、番杏、馬齒莧等。耐澇的則有水芹菜、西洋菜、糯米糰、過溝菜蕨、尖瓣花、大葉田香、魚腥草等。生長在海邊的番杏有較佳的耐鹽鹼特性,生長在林蔭下的山蘇、過溝菜蕨、魚腥草等,則耐陰性相對較佳。
原住民野菜營養成分與利用方式
本場為瞭解原住民族食用野菜之營養成分與利用方式,盤點分析花蓮地區原住民族食用野菜多達55種,有細葉碎米薺、葶藶、豆瓣菜、魚腥草、芋梗、黃麻、鵝兒腸、牧草心、蘆葦心、甘蔗心、小洋蔥、藤喬、葛鬱金、八月豆、葛仙米藻、光果龍葵、車輪茄、辣椒葉、構樹雄花序、麵包果、巴蔘菜、白花馬齒莧、石莧、地瓜葉、野莧、刺莧、小葉灰藿、紅藜葉、藤心、檳榔心、番杏、鼠麴草、艾草、紫背草、昭和草、兔兒菜、山萵苣、腸、裂葉昭和草、白鳳菜、角菜、南瓜心、龍鬚菜、木鱉葉、苦瓜、苦瓜(花蓮5號)、火炭母草、糯米糰、青苧麻、過溝菜蕨、秋葵、赤道櫻草、野薑花、水芹菜、山蘇等。營養成分較豐富之野菜種類如表4所示。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蔬菜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村經濟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營養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資訊
延伸閱讀
- 設施應用於蔬菜生產之思維114/10/27
- 蜂王漿蛋白含量影響因子114/10/21
- 蜂蜜色澤與蜜源植物色素之關係114/10/21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紫湯圓開運指南:好運「紫紫」來!114/10/16
- 抗青枯病番茄品系篩選初探.pdf114/10/07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綠色照顧暨莓食料理研習114/10/02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東方果實蠅誘殺防治技巧簡介114/10/0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9期-------------綠竹筍生產省工栽培一貫化機械推動計畫觀摩會114/09/26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