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進擊吧!有智慧的大豆--讓我們一起努力吧!--06
作者:黃懷瑩;曾竫萌;劉興榮
公佈日期:111 年 01 月 12 日
書目
906
花蓮有機大豆產業 儼然成形
一直忙個不停的張光華,近來又在忙哪些大豆的相關機器呢?
「跟農友討論之後,目前正在進行採後處理場的設立規劃。」他表示,大豆成為一個產業之後,採後處理過程,從前端的乾燥、去除雜質、選別分級,一直到後端的包裝,都需要一系列的機器來進行,而光這些機器,就是一個工廠的規模。
規模龐大,不過量大的農友非常需要。
「因為花蓮的有機大豆產業已然成形。」張光華說,有好幾個大豆農友都有著規模種植的面積、也可穩定交貨給加工廠,同時還以自有品牌生產著貼近消費者的產品,這些都是產業成熟的跡象。
他認為,東部很合適發展有機,因為生產雜糧需要長日照時間,東部有先天的限制,但是用有機栽培就可以和西部做出區隔。
而且這幾年農友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提升,花蓮的有機大豆田每公頃收超過1噸已經很常見,這和北部採慣行栽培的產量已經不會相去太遠,「我覺得這是因為農友很努力,很認真看待自己的工作。」
既然走入了規模生產,就需要靠許多機械來協助,這樣才能大幅降低人力、時間及成本,做到真正的省工,因而採後處理場的建立非常有其必要。
為此,他如以往般跟農友們密切討論,一起規劃設計,希望可以規劃出最合適東部有機大豆的採後處理廠來。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行銷 > 農業行銷-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作機電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發展
延伸閱讀
- 花蓮區農情月刊--標靶治療、精準省工 本場開發無人機GPS定位赤眼卵寄生蜂球投放技術113/10/25
- 花改場--探索花生湯與豆奶美味的秘訣 外國青農參訪鳳林鎮農產業113/10/08
- (73卷3期)台灣農業研究113/09/30
- (第139期)技術服務季刊113/09/09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3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2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筷閃野美味 馬太鞍欣綠農園樹豆之地的野菜餐桌--01113/07/17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8113/07/12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7113/07/12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能量與勇氣之豆-樹豆--06113/07/12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